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东北抗联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东北抗联》: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家园的悲壮故事
来源:中国吉林网    2015-06-24 08:37:49

  吉林电视台制作的8集文献纪录片《东北抗联》记述了从1931年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开始,东北人民进入黑暗的岁月,到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解放,呈现了东北民众抗击外敌侵略,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家园的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暗夜星火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悍然进攻沈阳东北军第7旅驻地北大营,“九 一八”事变爆发。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由于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的政策,日军迅速占领全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白山黑水间,无数中华热血儿女揭竿而起,他们拿起武器、奋起抵抗、浴血奋战、共赴国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解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奋起抵抗

  1931年9月18日夜,无数中国人的生命倒在日军的枪口和刺刀之下,一时间,整个东北战火四起,生灵涂炭。一触即溃的东北军让日军更加肆无忌惮,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在候车的东北军之外,另一股强大的反抗力量,正如疾风骤雨般袭来。

  烽烟四起

  “九 一八”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帮助、领导义勇军抵抗日本侵略的同时,中共满洲省委派大批干部到东北各地帮助当地党组织,开始创建由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武装。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归于沉寂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继续担负起东北抗日战争的重任。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从此进入到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铁军突起

  《一 二六指示信》是一份难能珂贵的历史性文献,但由于路途遥远、日伪封锁,直到1933年4月下旬,满洲省委才收到这封信。

  它的到来,纠正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东北抗战形式迅速呈现出新的局面。在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上,各地部队相继改编,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等武装组织。同时,以各军为核心,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一些地区性的“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等反日统一战线组织。在东北各地,反日会、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宣告成立。

  抗联烽火

  1935年,日本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在签订了《塘沽协定》之后又制造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与此同时,西方的法西斯势力正在形成,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从此,东北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上掀起了新的抗日高潮。

  艰苦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从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燎原之势。这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极度恐慌,从1936年开始实施的治安肃正计划,“讨伐”力度一次比一次大,以实现其消灭抗联的目的,试图从根本上解除抗联的武装。军事上的打击和政治上的瓦解,令抗联战士面临更大的挑战,抗联将士所面临的,将是更艰苦、更严酷的斗争。

  热血忠魂

  1937年,日伪军出动10多万兵力,准备用3年多的时间,对活跃在松花江下游一带和东南满地区的抗日联军进行疯狂的“大讨伐”。特别是在1939年秋,日军展开东南满“大讨伐”后,采取更为残忍的手段和政策,使抗联各部队陷入了极端艰难的绝境。

  夺取胜利

  1940年秋冬,东北抗联遭到严重挫折,根据抗联和苏联远东军达成的相互支援与合作的协议,苏方承诺并允许抗联部队在困难情况下,可以转移到苏联境内。从1940冬开始,抗联先后约600人入苏境进行整训,同时派遣小部队回东北开展活动。通过整训提稿了军政素质,从多方面做好反攻东北的准备。1945年秋,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夺取了抗日战争胜利。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