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抗日斗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东北抗联后期战斗的历史显得更为厚重,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斗争主要是从一九三九年下半年到一九四二年七月。
自1939年下旬到1940年初和1949年底到1941年初,中共东北各省委和东北抗联先后在苏联远东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召开了两次会议,抗联史称为两次伯力会议。第一次伯力会议决定并经共产国际批准撤销东北抗联十一个军的编制和番号,以抗联三个路军总指挥部所辖:十一个军为基础改编为三个路军总指挥部直属部队和所辖:10个支队,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
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部所辖:第一、二军为基础,编为总指挥部直属部队和第1、4、7,共计三个支队。
以东北抗联第二陆军总指挥部所辖:第四、五、七、八、十军各军和义勇军姚振山部、救世军王荫武部为基础,编为总指挥部直属部队和第2、5、8,共计三个支队。
以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所辖:第三、六、九、十一军各军为基础,编为总指挥部直属部队和第3、6、9、12,共计四个支队。
东北抗联以总指挥部直属部队、支队、大队、中队、小队和小部队活动为单位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一九四零年末到一九四一年初的第二次伯力会议上,反对了两个取消,反对取消东北抗联,反对取消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组织。强调了必须坚持两个独立性,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同志始终坚持中共东北党的旗帜不倒,坚持东北抗联旗帜不倒,直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伯力会议以后,中共东北各省委同苏联远东边疆区布尔什维克委员会建立了兄弟党的相互执导的关系;也使东北抗联同远东苏军方面建立了相互支援的战略协作关系。由此,东北抗联在苏联远东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河畔维亚茨科耶小镇集体农庄附近山地上的密林中建立了战略性和阶段性休整的基地,即北野营;在远东滨海边疆区伏罗希洛夫——乌苏里斯克市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山区的一个小火车站附近(站名二十六公里),建立了南野营。野营的建立为东北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东北抗联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九四二年八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主要是东北抗联后期第二阶段的斗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