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庸健,曾经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生于朝鲜咸镜北道,痛恨日本侵略朝鲜,为抗日来到中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受中共满州省委的委派来到佳木斯地区开展党的活动,成为抗联第七军的缔造者之一
从贫农之子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00年6月22日,崔庸健出生在平安北道龙川郡下石里的一个贫农家庭。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全国性的反日爱国运动。当时正在中学读书的崔庸健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后来不幸被日本军警逮捕入狱。1922年,崔庸健出狱后,离开朝鲜到中国寻找抗日救国的道路。1923年崔庸健去云南讲武堂,一面学习军事技术,一面和其他革命者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1925年4月,崔庸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到黄埔军官学校任教官。1925年,黄埔军校的师生参加北伐战争。崔庸健随军作战,任北伐军第六部队队长,崔庸健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大批中共党员和朝鲜在华革命者被捕杀。1927年12月,崔庸健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崔庸健辗转到东北,与中共满洲省委北满特委接上关系,党组织派他到通河县西北河朝鲜族农民中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初,他创建了通河县第一个党支部,并带领党支部大力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了松花江同盟、妇女会、儿童团、农民同盟等群众革命团体,他还选拔一批青年骨干,进行了军事训练。崔庸健在全东北最早创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
威震日寇的抗联军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号召东北各地组织抗日武装。1932年7月,崔庸健在宝清县小城子办起了军政训练班,培训抗日人才。紧张的军训和反日教育刚刚进行了两个多月,日军的第十师团六十三联队就侵入到宝清一带,训练班的一名学员被捕叛变,供出了军训所的地点。崔庸健得到消息,立即解散了训练班,只带领5名学员来到了饶河。随后根据饶河中心县委决定,用仅有的一只手枪,成立了由金文享、金东天、崔龙锡、许成在、朴英根等6人组成的特务队,开展武装斗争,崔庸健亲任队长。由这6人组成的特务队,后来发展成为威震敌胆的抗联第七军。
崔庸健等领导的抗日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转战在丛山密林,冰天雪地,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这支部队在战斗中迅速发展,1936年4月扩编为第四军第二师。同年11月,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召开党政领导会议,根据中共中央1935年《八一宣言》和统一东北抗日部队建制的指示精神,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崔庸健初为七军参谋长,由中共下江特委领导。1937年3月,七军军长牺牲,崔庸健任该军军长。
1938年,以佳木斯为中心的三江地区抗日形势日益严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主力部队避开敌人的大“讨伐”,与军部分开活动,一、二师转战在同江、富锦,三师转战在宝清。军部在老鹰沟,部队只有二三十名警卫战士和8月份新组建的少年连。9月26日晚,军部接到地下联络员朴永山送来的情报,日军一名高级官员将由抚远乘船沿乌苏里江、挠力河到小佳河。崔军长接到情报后,当即决定设伏袭击日军,他率领军部及少年连一个排于27日赶到挠力河边的西风嘴子,但当地渔民说,敌人的汽艇已向上游开过去了。崔石泉判断,敌人在小佳河不会久留,而返回时防范定然比去时松懈,正是打伏击的好时机。于是,崔石泉指挥部队,选择有利地形连夜挖好掩体,巧妙伪装,埋伏下来。9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日军汽艇果然沿挠力河向西风嘴子开来,突、突、突,马达声清晰可闻,站在艇上的日军高级官员,名叫日野武雄,1932年以来,即在东北屠杀我抗日军民,双手沾满了中国百姓的鲜血,因为他残杀中国人民有功,1938年5月,被日本政府提升为少将。日野武雄刚刚在小佳河召集群众叫嚷到:“抗日联军全被消灭了”,“皇军大大的胜利了”,可是在归途却不停的用望远镜观察西风嘴子。300米、200米、100米,当敌汽艇靠近我军埋伏阵地几十米时,指挥员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起开火,我军犹如神兵天降,敌机枪手未来得及到位就被打死,敌汽艇也向北窜去,随即搁浅,经过几十分钟的战斗,崔石泉带领的抗联七军军部及少年连击毙日野武雄等39人。日野武雄是在佳木斯地区击毙的3个日军将军之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