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9日,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天,在哈尔滨道里水道街9号,抗联将领李兆麟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亡,时年36岁。
噩耗传来,一时激起民愤,哈尔滨举行了十几万人的盛大游行示威。中共中央机关报和东北局机关报发表了社论和报道,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3月24日,哈尔滨人民将李兆麟安葬在松花江畔。在葬礼上,抗联老战士们与其他送行者怀着悲痛的心情重温了抗联军歌《露营之歌》。
时隔59年后的200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为了正义与和平》在北京举行。在那场晚会上,这首《露营之歌》再度被隆重唱响。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露营之歌》,是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东北抗日联军歌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曾激励无数抗联战士冲锋陷阵,还一度被编入东北小学课本。它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那种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以及爱憎分明的革命情操,至今依然感染着听者的心灵。
政治军事才能之外的文学风采
在参加革命以前,李兆麟已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尤其对诗词颇有造诣。早年,在辍学务农的日子里,李兆麟刻苦自学,手不释卷,阅读了不少史地和文学书籍,被乡亲们称为多才多艺的“小秀才”。李兆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剧烈动荡和变革中度过的。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的影响下,李兆麟艰辛求索,探究真理。1931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进步青年到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的转变。
1933年8月,李兆麟被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巴彦、珠河等地巡视工作,参与创建东北抗日游击队。1934年初,他前往珠河赵尚志领导的反日游击队担任副队长,并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协助赵尚志建立了反日联军总指挥部。同年6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改编成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李兆麟任政治委员。1935年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成立,赵尚志任军长,李兆麟先后任二团、一团政治部主任,率部到牡丹江沿岸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
1936年1月,在反日联合军政扩大会议上,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以抗联三军、六军为骨干,建立了松花江下游地区广泛联合的抗日武装力量。此后,以夏云阶任军长、李兆麟任代政治部主任的抗联三军和戴洪斌任军长的抗联六军,在鹤岗、汤原、依兰、富锦等地开展游击抗日活动,采取避锐击虚的战术,寻找日伪军弱点予以痛击,打得日伪军高层官员惊呼:“抗联是北满国防上的心腹之患!”
1936年3月,李兆麟根据抗联司令部指示,制定了攻打小兴安岭汤旺河一带伪森林警察部队的计划。他率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经过一天的急行军,赶到了小兴安岭西南山的岔巴旗。经激烈战斗,抗联部队活捉了4名伪森林警察中队长,收缴了大批武器。第二天,抗联部队乘胜前进,黄昏时到达老钱柜,一举歼灭了那里的伪森林警察大队,击毙日本军官7人,俘虏伪警察150多人。这次战斗,为汤旺河抗日联军密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那以后,抗联第三、六军在汤旺河建立了兵工厂、仓库、医院,这里成了抗联部队休整和补充给养的基地。
在白山黑水间从事抗日活动期间,艰苦卓绝的游击生活并没有磨灭李兆麟与他的战友们的斗志,诗歌成为了他们抒发壮志豪情、展望美好未来的有力武器,《露营之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军人十大要义歌》和《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等闪耀着革命光芒和飞扬文采的诗篇被陆续创作出来并广为传唱。
《露营之歌》是抗联战斗生活的写照。它以一年四季的季节变换为主线,真实地记述了抗联战士艰苦劳碌而又充实乐观的斗争生活,豪迈地反映了将士们忠于祖国、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坚定心愿。全诗如下: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哟!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低暗,足渍汗滴气喘难。烟火冲空起,蚊蠓血透衫,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奋斗哟!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野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弟兄们!镜泊瀑泉唤醒午梦酣。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息烽烟。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最初,此歌取名为《露营》,后又更名为《露营之歌》,歌词描述了一年四季抗联部队征战露宿的情景。每段都离不开“火”字,因为在当时的战斗生活里抗联战士天天都离不开它,冬季取暖,伏天驱蚊,还能在阳光照射不进的阴暗密林里烤干衣服。
后来,《露营之歌》被配以古曲“落花调”,迅速在东北抗日联军各部队中传唱开来。这首歌以其豪情壮志和优美文采,特别是对抗联战士战斗经历的真切描绘,深受战士们的欢迎。在1937年7月李兆麟和金伯文的婚礼上,这首歌又被唱起,赵尚志激动地说:“这首战歌我已唱过多次,但今晚感受特别深,使我激动万千,恨不得立刻带兵下山打鬼子去。”
今天,我们无法找到《露营之歌》最准确的创作时间与创作细节,但是可以猜想,这是一首在艰难中诞生,并记录艰难的歌曲。它的最终全面唱响,是在万水千山的征途中。它不仅仅记载了一段段战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抗联的每段战斗岁月的真实写照,更是抗联豪气冲天鼓舞士气的重要支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