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北京抗战 > 内容正文

寻访密云古长城的抗战痕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8-25 09:33:52

  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过无数的血雨腥风,如今,古老的城墙上,累累弹孔仍旧依稀可见,昭示着它见证过并不遥远的滚滚硝烟。

  万里长城万里长,一寸山河一寸血。长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厚而悠长,在遥远的古代,长城是历朝历代至关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时至近代,抗日战争爆发后,长城与附近的山川险峻,也发挥着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防御作用。

  长城与抗战是共同的民族记忆。长城万里,雄关漫道,那些关于长城的历史,关于抗战的记忆,尤其是发生在长城上的抗战篇章,都深深地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而密云,就保留着长城抗战的痕迹。

▲1933年3月,中国军团在喜峰口与古北口之间的罗文峪布防。(资料照片)

  将军楼顶留罪证

  将军楼,是古北口长城蟠龙山段的制高点,也是古北口的战略要地。将军楼高10米,南、北两面各有4个箭窗;东、西两面各有三个箭窗;砖层内部是三合土与石块的混合体。此楼曾经受了抗日战争的猛烈炮火,如今仍很坚固。顶部的垛口已完全被当初的炮火击毁,除中部已塌毁的直径约一米的圆孔外,楼顶的圆拱均已裸露在外。将军楼内,一块斑驳的城砖上,留着日寇刻的汉字——“步兵十七联队占领”。著名的长城抗战中,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就是将军楼。

▲将军楼 新华社 供图

  1933年年初,占领东北全境之后的日军,把侵略中国的目标转向了华北,以实现其逐步蚕食中国的狼子野心。日军由东北侵入华北最近的距离是由长城的喜峰口、古北口,出南天门,直到攻占北平。围绕上述地区的长城抗战随之打响。

  1933年3月,在此地区对峙已久的中日军队在古北口长城沿线爆发激战,历时两个多月,史称古北口战役。日方参战部队包括川原第16旅团以及铃木第4旅团一部,中国参战的主力部队是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第十七军,军长是徐廷瑶。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十七军爱国将士怀着疆场报国的决心,以高昂的士气,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先头部队第二十五师于3月4日凌晨4时便赶到了古北口,此时的古北口形势岌岌可危:拥有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日军已兵临关下,正准备全力进攻,守卫古北口的东北军已全部退入口内。在这种形势下,二十五师不顾疲劳,立即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修筑工事,准备随时痛击来犯之敌。

  二十五师赶到刚刚3个小时,日军便对古北口发动了进攻,敌机成群结队飞来,对我方阵地狂轰滥炸,成串的炮弹炸得城崩岩裂,树断石飞。中国军队的阵地被吞噬在一片浓烟烈火之中,士兵伤亡极大,尽管如此,中国军队也没有后撤一步,并且击退了日军步兵在炮火掩护下的进攻。

  古北口左右两翼阵地的攻防战激烈地进行着,由于我方伤亡过大,古北口城又被日军装甲车突入,只得且战且走,撤出古北口,南移至南天门阵地。狂妄嚣张的日军动用飞机、大炮反复轰击,小小的山头几乎被削平,阵地成为一片火海。日军经过3日苦战,虽然攻克了古北口,但为此付出了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我方二十五师也伤亡4000余人,急需休整,遂由刚刚赶到的第二师接替防守南天门阵地。

  时至1933年5月10日,日军重新对南天门以南中方阵地发起猛攻,十七军以剩余的全部兵力投入拼死抗击,又与日军激战5个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全线崩溃,14日被迫全部撤离密云。日军15日占领密云县城,而后迅速推进,直逼北平近郊,迫使南京政府于5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公墓埋葬阵亡将士

  长城抗战是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给骄纵狂妄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此役抗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阻止并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计划。尤其是通过长城抗战,体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为反抗侵略而表现的高尚的抗战热情和顽强的抵御能力。

  古北口长城,曾经迎来云蒸霞蔚的朝阳,曾经送走血色黄昏的落日,有过和风细雨的安宁,也有过狼烟未尽的狂乱。英勇无畏的战士们撤退的集结号还在山间回响,他们生前的担当被永久留在他们战斗过的热土上。岁月记住了那些彪炳史册的名字,也没有忘记无名的普通战士。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结束后,在古北口东南两关,大街小巷尸横遍地,山谷田野到处都有阵亡将士的遗体。牺牲在路边街巷的将士,由群众掩埋,山谷田野的遗体则由杨令公庙道人王乐如领人择地掩埋。后来,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起运500具尸骨赴蚌埠立墓另葬,还有一些尸骨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捐款,古北口商务会牵头,请道人王乐如组织群众,再次从田野山谷收敛尸骨360余具,在古北口南关外西山根处挖了一个大坑,把尸体全部埋在坑内,一层苇席,一层尸体,共埋3层。最后在上边堆起一个高大的坟头,人们称它为“肉丘坟”,这就是现在的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坟头的四周砌了一道花墙,在花墙的门垛上写有“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是:“铁血精神”。

  1993年,当时的密云县政府对公墓进行了修复,同时又新建一座“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和碑亭。纪念碑的正面是“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12个大字,背面则记述了古北口战役的经过。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新华社 供图

  巍巍长城,虎踞龙腾。荡荡潮河,源远流洪。将士守土,与倭抗争。为国捐躯,血染长城。埋忠骨,青山有幸;慰英魂,绿水增荣。缅怀先烈,泣悼英灵。慰藉往者,砥砺后生。

  墙子路长城记忠骨

  密云县泉水河村墙子路长城古朴沧桑,明代所建的长城墙体依山势陡峭建成“V”字胜利的手势,一座“高尖楼”直插苍穹,把古长城的震撼演绎到极致。然而,就是这古朴苍凉的墙子路长城高尖楼里,真实发生过八路军战士李茂春英勇无畏最终牺牲的故事。

  李茂春是如今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茂春参加了八路军,由于小有文化,故此负责八路军驻密云县大城子镇某部粮秣(喂马匹的饲料)收集工作。

  李茂春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大公无私之心,当他负责的某部战士面临生活困难时,他都会到自家筹集粮食、布匹等部队生活必需品。有一天,李茂春到北沟村开展军粮征集工作时,被同是六道河籍的同村特务发现,李茂春无奈绕行长城,想以长城为屏障掩护自己撤退,无奈寡不敌众,被特务逼进墙子路长城高尖楼内残忍杀害。

  一名勇于抗日的农民子弟与民族志士,就这样牺牲在民族败类的手上,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古老沧桑的长城砖,染红了汩汩的泉水河。

  抗战胜利后,李茂春被授予“烈士”称号,其妻与其子都享受到了人民政府给予的烈士待遇,共和国没有忘记他。

  正如国歌所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抗战爆发后的1935年,田汉所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发行,这首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长城不仅在古代抵御外来入侵,在中国近代史也为抵抗日军侵略发挥过作用,长城精神、抗战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