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天津抗战 > 内容正文

天津妇女救国会
来源:天津图书馆   2017-10-11 14:10:23

  天津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是1936年春在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成立的半公开的妇女抗日救亡组织。

  妇救会设执行委员会,会长张秀岩(市委委员、妇女部长),组织委员董明秋、吴虹弗,宣传委员董劲秋,另一执委是张印方。1937年春,张秀岩去延安,妇救会改由宋思纯(地下党员)领导。

  妇救会除了参加地下党组织的统一活动,如“五·二八”大示威、罢课、宣传抗日救亡等以外,还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妇女活动。

  一、出版刊物

  为了宣传妇女解放,动员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妇救会成立不久,就不定期出版《妇女园地》油印刊物,后来又公开出版铅印的《天津妇女》。每期印一、二百份,发到各学校,供妇救会会员阅读,影响很大。

  二、组织时事报告会

  1936年下半年在女青年会小礼堂曾多次请有名望的进步教授杨秀峰、罗隆基等给妇女作时事报告,到会听众有妇救会会员、女青年会会员、大中学生、职业妇女等,每次参加的有五、六十人,多时达百余人。

  三、组织歌咏队

  女青年会组织的歌咏队,利用星期天教妇救会会员唱抗日歌曲。参加活动人数每次达一百余人。上海音乐家刘良谟来教唱时,到会的有二百多人。会员们在这里学会后,再到学校或识字班去教唱。她们还从歌咏队中选出20人,在广播电台演唱救亡歌曲,取名“青蛙歌咏队”,这支演唱队一直坚持到“七七”事变。

  四、开办妇女夜校

  动员妇救会会员深入到工厂附近开办妇女夜校,通过文化课讲述工人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启发女工的觉悟。河东大王庄女工夜校的学员,多是颐中烟草公司和味精厂的女工;河西三义庄女工夜校的学员多是棉纺厂女工,在这些夜校里经常有200多女工学习。 此外,还利用寒暑假在各区和近郊设立8个临时识字班。

  五、开展募捐活动

  妇救会曾向机关、学校、商店、街道以及亲友募捐,支援前方抗日将士。1936年11月,绥远军民奋起抗击伪蒙军,并乘胜收复百灵庙和大庙,妇救会会员以女青年会身份,组织缝制100床棉被, 支援绥远抗日战士,使抗日战士受到鼓舞,妇救会会员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执行了党的正确路线,妇救会迅速成长壮大。当时妇救会的发起人兼有发展会员的任务。凡爱国妇女具备了入会条件,均可成为妇救会会员。妇救会刚成立时才三、四十人,到1936年秋冬,会员发展到二、三百人,还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女干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指示,一部分会员留下来坚持斗争,继续开展妇救会的工作,直到1939年才结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