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上世纪60年代,有一部大家熟知的老电影《地下航线》,讲的是地下党组织在福建闽江上建立秘密航线,为解放区运送军用物资的故事。在天津的海河上,也有一条这样的“地下航线”,它由大红桥码头通向根据地。一批批重要物资是如何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突破封锁、“奔赴”根据地的呢?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局级巡视员、党史专家王凯捷,讲述了当年在海河边、码头上,地下党组织和天津人民谱写的波澜壮阔又振奋人心的“物资抢运战”。
天津码头的抗日记忆
跟随着专家王凯捷来到大红桥西侧、子牙河北岸,现在这里距离西站后广场很近,是交通枢纽,商业繁华。以前,大红桥码头就在这里。虽然老码头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很多人还记得这里往日的繁华。九河下梢天津卫,码头文化是天津的特色,当年,大红桥码头是热闹之地,是通过子牙河、大清河往来运送物资的集散地,每天人来船往。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热闹、纷杂之中,还隐藏着一些秘密——就在这里,中共地下党组织开辟了秘密航线,成为向冀中等抗日根据地运送物资、传递情报、输送干部的重要通道。
上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载,当年日军对天津党组织和人民向冀中等抗日根据地运送各类物资的行动颇为恼怒。天津是北方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为此,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和军部都曾把天津看做华北重要的兵站基地。与此同时,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急需的大量物资也亟待从这里获得。天津广大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协助根据地运送物资,为根据地来津采购物资开辟重要渠道,从而支援了根据地的抗日斗争。
物资被“双底”船巧妙运走
抗战中后期,地下党组织将大红桥码头作为运送物资和人员的转运站。1943年初,为进一步开展天津工作,冀中区党委第九地委城市工作部派干部苑兰田来津,在内河航运船员中团结争取了许多码头工人,建立了大红桥码头党支部,这为大批急需物资的运输创造了条件。
机械设备是根据地军工生产的急需物资,根据地的采购人员找到了天津德利兴工厂的工人张俊杰,由他联系其他工人,以为本厂购货为名进行采购,买到了车床、铣床、钻床、大小捣机和钳、锉、刀、锯等设备工具,以及火硝、硫黄等化工原料,通过大红桥党支部将物资安全运出。而无线电通信设备是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为尽快得到这类物资,根据地曾派出许多人员,有的同志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庆昌工厂地下党支部书记杜亦平亲自挑选了7名政治可靠的工人担此重任,他们在厂内秘密挑选最好的炭精棒、石墨、二氧化锰、氯化亚铅、锌皮等制造干电池的原料。杜亦平负责在厂外利用与五金店的业务联系,购置制造步枪枪栓弹簧、美国进口小僧帽白钢丝和锋钢、钻石钢等特种钢材,以及水银与天津产各种型号的干电池,然后再由冀中军区采购人员通过大红桥码头秘密航线运回根据地。
为了开展抗日宣传,根据地还需要印刷设备。天津全聚兴工厂是一家规模比较大的生产印刷机的工厂。工人们在地下党员的引导下,几经周折,先后为冀东、冀南、晋察冀边区、冀鲁边区提供了20台不同型号的印刷机,代买了大批纸张、油墨、铅字等印刷材料。此外,河北大胡同的益顺兴文具厂也通过各种途径为根据地提供了油墨、纸张、文具等各种物资。而这些物资都是通过大红桥码头运出的。
因为要把大批物资顺子牙河运到根据地,码头工人们开动脑筋,自创不少隐蔽而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把物资装在特制的双层底船里,埋压在笨重散装货物下面,用绳索固定在船底,在水里拖着走等。同时,冀中区党委还开辟了从独流下圈经水高庄、杨柳青进市的陆路交通线,以此保证根据地物资供应。
车胎灌水银带药到边区
抗战后期,随着各抗日根据地作战区域的不断扩大,战斗逐渐频繁,部队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十分缺乏,急需大批药品等各类物资。因此,敌我双方展开了封锁与反封锁的激烈斗争。日军占领天津后,为彻底割断天津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联系,采取了一系列极为残酷的统制措施,叫嚣着要在经济上“毁灭边区”。为此,颁布了“经济封锁法”,建立专门从事经济战的机构,对军火弹药、电器材料、粮食、棉花、棉布、纸张、油墨、盐、糖、铅、锡、铜、铁、钨、医疗用品、火柴、卷烟、煤油、煤炭、机器和零件等物资,一律实行封锁。
根据地环境艰苦,作战频繁,伤病员很多,致使医药用品特别是西药、药械奇缺。为解决这个问题,地下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渠道。冀中区党委第九地委天津工作委员会在药材行业集中的大红桥一带,建立了五个党支部,组织各方面人员采购和运送医药物资。当时,中西大药房、中央大药房、上池馆大药房、共和大药房、环球药房、华美药房等许多药店的职工,不顾个人安危,秘密帮助根据地采购人员,通过大红桥码头运送了大量用于外伤及治疟、治痢、止痛、消炎的药品,以及酒精、甘油、水银等数百种化学药品。为了把药品等物资安全地运往根据地,地下党员争取了把持大红桥码头的天津青帮“双龙头”姜般若,使他在为根据地运送药品等物资方面发挥了作用。此外,不少工人还以回乡捎带等方式,将违禁药品改装成滋补药品,把水银灌入自行车车胎,为根据地送去大量急需药品。
大批人才从小码头走向大战场
为抗日根据地输送各类建设人才也是天津人民支援根据地斗争的一种方式。早在抗战爆发之初,天津的一些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机械、铸铁、玻璃、酿造、化工、皮革、医药、造纸、电池、印刷等行业的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就怀着拯救民族危亡、报效祖国之情,自觉奔赴冀中、冀东、冀南等抗日根据地,以自己的才智和力量,支援那里的抗日工作。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在天津市内与共产党地下组织有联系的工人被陆续派到根据地学习培训,有的被留下参加根据地的建设。边区工矿管理局和军区工业部所属各厂中,许多生产骨干都是天津的老工人。他们积极协助根据地自制子弹弹壳、火药所需的硝酸甘油、酒精等。天津郭天成铁工厂钳工参加冀中军区修械所工作后,用民兵破坏交通得到的钢轨,打制成无缝钢管,制造出第一支仿捷克式步枪,并投入批量生产。而这些优秀人才,正是在地下党组织帮助下,乔装成码头工人,甚至藏身在各类物资之中,由大红桥码头上船,奔赴抗日前线……
大红桥码头这条秘密航线,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如今,站在大红桥桥头,看着滔滔河水,想象着那段特殊的岁月,顺河流淌的有码头工人辛苦的汗水,也有在侵略者欺凌之下困苦百姓的泪水,更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凝聚起来的智慧与力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