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河北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党史大事记
来源:   2016-08-27 15:30:10

1、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驻北平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河北各地党组织立即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支援第二十九军抗战。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兵分三路向华北展开全面进攻。河北党组织举起抗日旗帜,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积极动员和团结各阶层人民成立“抗日救国会”、“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展开抗日武装斗争。中共敌后河北省委准备和发动冀东抗日武装起义。中共平汉线省委要求共产党员坚守岗位,动员一切力量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2、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总部决定一一五师主力南下,留有该师政委聂荣臻率约3000人开始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开辟抗日根据地。1937年10月27日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山西省五台组建,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配合下,分兵四路向察南、雁北、冀西等地发展。所到之处,派出工作团,分兵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群众团体和抗日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中共地方组织。10月21日,中共晋察冀省委在阜平县正式成立。11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下设4个军分区。11月下旬,晋察冀省委在4个军分区活动范围内分别组建4个特别区委。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在阜平成立,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至此,平汉、正太、同蒲、平绥铁路之间的晋察冀边区中心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3、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1937年12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组成挺进支队到达冀南,先后与驻隆平的冀南抗日游击队、直南临时特委直接领导的冀南抗日联军会合。1938年1月,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开赴冀南。3月中旬,由宋任穷率领的骑兵团一部及独立支队到达冀南,与东进纵队会合,确定了以南宫县为中心向周围发展的创建根据地的方针。八路军协同地方党组织在冀南各地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改编各色武装,组织抗日群众团体。3月20日,在南宫县建立了中共冀鲁豫省委。同月,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统一协调冀南各抗日武装。8月14日建立了冀南行政公署。至此,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至沧石路,南越漳河、卫河的冀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4、根据地党组织建设

随着河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中共敌后河北省委和平汉线省委撤销,先后在各根据地建立了中共北岳(晋察冀)、冀中、冀热察、冀晋、冀察、冀热辽和冀南区党委(省委)及所属各级党组织。河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根据地各项建设,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5、冀东抗日暴动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根据毛泽东关于“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提议,确定发动冀热边游击战争。1938年5月,经中共河北省委同意,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即冀东抗日联军),准备武装暴动。6月,八路军宋时轮、邓华支队合并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策应暴动。7月暴动开始。一时暴动遍及21个县和唐山矿区,有20万人参加,并组成了10万人的抗日武装。四纵和暴动队伍很快先后攻克了平谷、蓟县、乐亭、卢龙、玉田、迁安、宝坻等县城,摧毁冀东所有乡镇伪政权,建立了11个抗日县政府。这次暴动虽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冀东的殖民统治,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晋察冀军民1939年秋冬反“扫荡”

1939年9月25日,驻石家庄日军和灵寿等四县的伪警备队1500余人,企图用“牛刀子战术”奔袭晋察冀边区重镇陈庄,寻歼八路军主力。一二О师在第四军分区配合下,将敌诱入预伏区,激战6天5夜,歼敌逾千。10月中旬,日军又调兵2万,对北岳区进行更大规模“扫荡”。根据地军民在一二О师主力一部配合下,于11月3日在涞源雁宿崖村西北设伏,激战一天,歼敌600余人。次日敌又出动1500余兵力前来报复。7日,一军分区和一二О师特务团等部队再次设伏,将日军围困在了涞源黄土岭地区,激战至次日,歼敌900余人,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这次秋冬季反“扫荡”历时40天,作战103次,共毙伤日军达3600余人。
 

7、反磨擦斗争

自1938年冬开始,国民党顽固派趁日军“扫荡”之机,加紧制造反共磨擦和分裂活动。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鹿仲麟宣布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为非法,并在各地委任“县长”、“专员”。国民党石友三第十军团武装袭击冀南八路军,残杀抗日军民,向八路军收复失地。国民党“河北省民政厅长”张荫梧宣布取消冀中行政主任公署,并多次率“河北民军”袭击冀中抗日根据地,强行解散抗日民主政权,残杀共产党员、抗日干部。河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反磨擦斗争。1939年8月24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冀南部队和冀西游击队将张荫梧部包围消灭,张荫梧逃走。9月,鹿钟麟派部队进攻冀中,也被击溃。1940年2月,冀南区展开讨石反顽战役,将石友三和朱怀冰逐出冀南。
 

8、实行减租减息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提出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河北各地先后开展了减租减息。一般实行了“二五”减租、“一五”减息或半分减息及“五一”增资等。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3个附件。随后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发布关于《中央土地政策决定的讨论提纲》,对地租、佃权、债务和特殊土地处理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根据上述指示精神,河北各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全面深入开展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基本结束。通过减租减息,削弱了农村封建势力,保障了农村基本群众的既得利益和政治优势,抗日生产热情普遍提高。
 

9、参加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动的一次对日军华北交通干线的全面破袭战役。河北各根据地军民在“不留一条铁路,不留一条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口号下,积极踊跃地参加了破袭战。晋察冀部队在冀中部队配合下,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破袭正太路平定(不含)至石家庄段。冀中区抗日军民24万余人参加破袭战,对平汉路石家庄至涿鹿段、北宁路平津段、以及石德铁路、津浦铁路、沧石公路、平大公路等进行了破袭。冀东区发动群众万余人配合主力,对北宁路开平至古冶段及其公路、桥梁和通讯设施进行了破坏。冀南区共抽调8个主力团及五分区各县游击队参战。使日军华北交通干线全面瘫痪。
 

10、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河北各根据地根据敌我斗争的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加强了政权建设。在根据地基本区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民主政治。这种政策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1/3。通过开展民主选举运动,使河北各根据地的各级政权实现了“三三制”原则。游击区是建立和坚持“抗日的两面村政权”,抗日政权在斗争策略上实行“两面政策”。 1944年在各巩固区、游击区、新解放区普遍开展了村政权的改造与健全工作,使抗日政权更加巩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河北各根据地从1942年开始精兵简政。不断加强政权建设,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11、冀南区军民“四二九”反“扫荡”

1942年4月,日军在冈村宁次直接指挥下,以日伪军3万人的兵力,对冀南区进行了大“扫荡”。4月29日拂晓,突然对冀南党政军机关和主力部队活动区域实施大包围。日军包围圈越来越小,冀南区党政军机关决定兵分两路,由部队掩护机关向武城西面的清河县突围,但因敌众我寡,突围未成。军区领导重新调整部署兵力,并借助有利天气,于29日傍晚,冀南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胜利突出重围。与此同时,被包围在临清东目寨地区的四分区领导机关和新四旅经过一场恶战,也大部冲出重围。日军妄图消灭冀南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铁壁合围”被粉碎。
 

12、冀中五一反“扫荡”

1942年5月1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以5万余人的兵力,采取“铁壁合围”、“拉网扫荡”、“剔块清剿”等战术,对冀中根据地进行残酷毁灭性大“扫荡”。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领导冀中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扫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冀中根据地军民也损失惨重,许多党员干部牺牲,群众被日军惨杀或抓走,冀中区变成被敌细碎分割的游击根据地。针对此形势,6月初,冀中区党委领导机关奉命转移,并组建了冀中临时区党委,继续坚持领导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冀中军民在2个月的反“扫荡”中,作战270余次,毙伤日军1万余人,粉碎了其消灭冀中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企图。
 

13、长城线上无人区的斗争

为了阻止八路军向伪满洲国腹地挺进,1943年,日军再次集中兵力对冀热边区进行大范围的“扫荡”,进行集家并村。1944年春,日军在冀东北部长城两侧的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禁止有人居住和耕种,把1.7万个自然村集家并村,将140万村民迁入到2506座人圈内。冀东人民与敌进行坚决斗争,有5万余人坚决不进人圈,他们跑进废窑、山洞及长城上的烽火台,与敌周旋。在八路军和武工队的配合下,开展抢收抢种护秋,并不断痛击来讨伐之敌。冀东八路军还组织起挺进队,冲破“无人区”的封锁线,拔掉敌据点,摧毁人圈,有力打击了日军对“无人区”的残酷统治。
 

14、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1年至1943年,由于日军的“蚕食”、“扫荡”和“三光”政策,河北各抗日根据地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改善物质条件,保障抗战供给和军需民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河北各根据地在1944年和1945年连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各根据地建立了大生产运动领导机构,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拨工组、互助组、复工队,进行开荒、平沟、开渠造井,扩大耕地面积和可浇地面积。在灾区,以开展生产自救为中心,组织农副业、运输业相结合的劳动互助。部队在战斗间隙进行生产。为了指导改进农业技术,各地还成立了农业指导所,培训干部,组织劳动竞赛,建立试验组等。同时还组织起纺织、榨油、造纸、农具、医药、煤炭、熬盐等各种生产合作社,并发展了军需工业。
 

15、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

1942年中共中央根据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河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从1942年起,先后开展了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任务,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方针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中成立学习委员会,统一领导整风学习;整风运动的重点是县区以上党员干部。晋察冀北岳区环境比较稳定,整风运动开展比较广泛,采取了有组织地学习文件,分批分期集中进行了整风。冀中、冀东和冀南区整风运动开展相对晚一些,但都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整风。这次整风运动到1945年5月结束。通过整风运动克服了不正之风,极大提高了全党马列主义水平,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16、对日军全面大反攻

自1945年8月9日起,河北各解放区军民同全国军民一样转入对日战略反攻。晋察冀军区部队在聂荣臻的指挥下,迅速将38个小团扩编为大团,将地方武装编成62个团,使反攻的正规兵团扩大一倍。依据军区统一部署,晋察冀各解放区部队向日伪军占领的城镇全面发动进攻。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沿平汉铁路线、石德铁路线、向沿途各城镇进行大反攻。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但被解放区部队包围的日伪军拒不投降。河北军民在保卫胜利果实的同时,重点歼灭拒不投降的日伪军。9月20日,热河全境解放。11月3日,察哈尔全省解放,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唐山等大中城市,分别处于河北各解放区包围之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