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日报》关于参军动员的报道
馆藏文物
边区农会临时委员会通告
一年来劳武结合的新发展
参军入伍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血与火的斗争,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把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都送上了生死对决的战场,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和妻子就等于把家庭的全部责任和重担都用自己一个肩膀扛了起来,顶天立地的撑起了整个家庭,乃至几世同堂的大家族。她们的这一“送”也意味着丈夫、儿子随时可能牺牲在战场,意味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也可能随时会重压和摧残她们的心灵。
在妇救会的组织领导下,妇女不但积极支持解放区的参军热潮,而且自觉追寻自身解放,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不但积极参加纺线织布做军鞋等大生产运动,而且还组织了妇女自卫队、担架队、通讯队等各种组织。特别是边区的妇女出力更大。妇女这种支援前线的运动,随着妇女抗日积极性的提高而不断走向深入。
日夜辛苦赶制军鞋
1940年,临县、岢岚、太原、雁北4 个分区下达军鞋任务8万双,时不过3月,当地妇女就高质量完成军鞋12万双。1940年反“扫荡”两个月时间,仅临县妇女就赶做军鞋2万多双。
倾尽所有慰劳军队
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妇女们一批一批地带着鸡蛋、饼子、手巾等去慰劳军队。许多地方的妇女亲自赶做棉衣、棉背心、(上面绣着“民族英雄”)送往军队。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晋绥妇女献出的慰劳品就有: 白面7526斤,猪724头,羊1076只,鸡11963只,粮食7石,鞋子58799双,背心4334件。仅两个分区统计,妇女自动为军队做军鞋18.1万双,衣服1万多套,子弹袋3万多条,洗衣服53.7万多件。
细致周到护理伤员
1941年正月间,在五寨大子沟战斗中有7个重伤战士要转送后方,中间须经过边区某村,该村干部群众主动腾出窑洞,铺设好被褥,安置伤员。妇女们送白面、炒猪肉护理伤病员。其中有一个战士受伤很重,不能张口吃饭,妇女英雄陈引儿和邻村乳妇挤来奶喂他。伤员为此感动地说:“你们比我的母亲都好啊,我归队以后,一定好好打鬼子。”
掩护亲人除奸送信
边区妇女在掩护部队和地方干部安全脱险方面也有不少动人的例子。边区有个老太太叫梁思,游击队路过她们所在的村时被敌人包围,她夫妇俩为掩护游击队撤退,被敌人抓获,打得死去活来,但她们始终没有透露任何信息;临县林家坪村有一个老太太,敌人进村后,她为掩护住在她家的一个妇女干部,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这个干部穿上,她去推磨引开敌人。敌人对她百般拷问,她始终没有说出任何实情。
妇女自卫队在站岗放哨、锄奸送信方面也表现不俗。兴县三区张桂花等,曾查获并抓捕几名汉奸送交政府,还有很多妇女把情报藏在头发里穿梭于敌人封锁线。
送夫参军成为热潮
1943年,晋绥各地掀起广泛的参军参战热潮。临南县妇女分队长李富民,积极劝导自己丈夫参加了人民军队,被群众选为模范抗属。妇女英雄武俊香,说服全家支持丈夫去参军,并立誓“打走日本人,夫妻再团圆”;兴县蔡家崖温承银参军时,妻子刘香儿恋恋不舍,一路把丈夫送到兵营;离石县韩国林,结婚不久就把丈夫送进了部队,她自己则参加了妇纺运动。柳林镇张秋林送丈夫参加地方抗日游击队……
劳武结合成后方主力
留在家中的妇女,为了做好参战工作,很多人学会了熬硝、埋地雷。离石县纺织英雄张秋林,成为妇女自卫队队长,在8个自然村发展女民兵126 人,敌来就参战,敌退就种地。还有不少人学会了爆破,经常与男民兵一起作战,一起守雷、埋雷。地雷爆炸模范村的模范妇女马巧英学会七种埋雷方法,组织了五个妇女爆炸组,炸得敌人鬼哭狼嚎。类似例子整个边区还有不少。
主动帮扶烈属军属
当村里那些男人参军或者牺牲之后,妇女变工组便积极行动起来帮助烈属军属,锄地、割禾、打柴、担水。在妇女变工组优待军属的推动下,许多烈属军属家的妇女,也积极行动起来,扶家立业壮大实力,积极参加支前劳动。
广大妇女不但成为了从事纺线织布做军鞋和农副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浆洗伤员衣服、抬担架、慰问伤病员等繁重任务,有的甚至还赶赴前线参加战地救护工作队,融入到解放全中国的滚滚洪流中,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弱肩扛起家国重任
这方面烈士王云祥妻子车还汝的故事最为典型。
王云祥,1937 年参加革命,1945 年壮烈牺牲,年仅31 岁。生前系离石县游击大队队长、武工队副政委、中共离石县委委员。王云祥妻子车还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是王云祥背后的坚强支柱。
1937年,国难当头,就在王云祥要去参加革命时,车还汝鼓励说:“你去吧!共产党来了才有了咱们的今天,有了解放区才有好日子!”从此,她用瘦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了全家重担,含辛茹苦把4个儿女养大成人,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
在抗日救亡的艰苦岁月里,车还汝积极响应边区号召,纺线织布做军鞋。她是当地有名的做针线的好把式,两天就能做完一双千层底布鞋,她不仅自己超额完成任务,还帮助其她妇女按时完成,为此曾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王云祥儿子王银富回忆起母亲时说:“自我记事起,父亲在家住的时间很少,家里家外几乎都是母亲在支撑,她是一个刚强的女人!”
(本稿件文、图均由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高宇峰提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