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指是吕梁。全民抗战时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1944年12月7日至12月31日,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召开,大会到会民兵英雄124名。他们“有的是爆炸大王;有的是神枪能手;有的是破击英雄;有的是锄奸模范;有的是智勇双全的领导人;有的是天才卓越的指挥员……”
1944.12.24八分区出席边区第四届群英会大会民兵英雄留影(左一崔三娃,左二段兴玉,左四韩凤珠)(交城县档案馆 藏)
群英会上,段兴玉(交城,特等第一)、郭炳旺(临南)、崔三娃(交城)、韩凤珠(交城)、翟白小(岚县)等14人被评为民兵特等英雄。这些赫赫有名的晋绥八分区民兵英雄,平时在家生产,战时拿起步枪、火枪、地雷、手榴弹奋勇杀敌,“把晋绥解放区保卫得铜墙铁壁一般。”他们配合主力军建立秘密交通线,护送干部、运送物资、传送文件,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著名的“钢铁走廊”。
马烽、西戎一起参加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俩人当时都只有22岁。马烽,原名马书铭,山西孝义人;西戎,原名席诚正,山西蒲县人。大会期间,他们负责报道民兵英雄事迹,准备在《晋绥大众报》介绍这些英雄人物。但限于版面,几百个民兵英雄们的英勇战功,无法一一介绍,最后决定以这些民兵英雄为原型,以《吕梁英雄传》为题,把英雄事迹综合起来,写成通俗小说在报上连载。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肯定,社长周文建议他们用传统的章回体来写。他们多方搜集材料,晋绥边区武委会还主动提供了许多素材。1945年6月5日,《吕梁英雄传》开始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每周一回。马烽、西戎分头写作,边写边登,到1946年8月20日全部刊登完毕,共95回。小说一经露面,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后来,马烽、西戎整理了小说的前37回,由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吕梁英雄传》单行本(上册)。延安《解放日报》摘录转载,反响热烈。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谈时,又将此书带到重庆,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连载,受到山城人民欢迎,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7年1月30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对《吕梁英雄传》的评论:“这是一部从形式到内容整个属于人民的,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作品,作者组织那样庞大而又头绪纷繁的材料的能力,熟悉群众的生活及其语汇各方面的独到之处是令人感佩的。”
1944年12月胡正、孙谦、李束为、西戎、马烽(从左至右)在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上
《吕梁英雄传》成功实践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日的长篇小说。马烽、西戎后来在《吕梁英雄写作经过》中写道:我们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要当作家,不是要创造什么高雅的文学,而是要尽一个革命战士所应尽的天职。对于我们来说,拿笔杆和拿枪杆的意义是完全一样的。
抗日烽火中,文学担负起了唤起民众、英勇抗日的使命。一部《吕梁英雄传》,堪称吕梁人民血与火的战斗史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