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吉林抗战 > 内容正文

吉林省抗日义勇军编建在其历史上几个阶段的发展衍变(1)
来源:文库网   2017-11-26 09:31:22

  一、冯占海起义并就任吉林警备司令与吉林警备军之组建

  1931年11月12日,吉林省临时抗日政府于宾县成立,任命冯占海为吉林警备司令,参谋长张纯玺。下辖吉林警备军。迄同年12月,吉林警备军主要将佐的任职情况是:

  吉林警备司令冯占海,参谋长邓乃柏。下辖:

  新编第1旅(旅长冯占海(兼)),新编第2旅(旅长王锡山),新编第3旅(少将旅长宫长海),新编第4旅(旅长姚秉乾);骑兵团(团长冯英忱);第1支队(少将支队长杨树森(后牺牲)),第2支队(支队长杨树藩);炮兵营(营长魁恩)。

  二、以李杜将军为首的“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的建立

  1932年1月31日,依兰中将镇守使李杜等爱国将领在哈尔滨集会,决定成立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和自卫军-中东铁路护路军联合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吉林抗日义勇军各部。公推李杜为吉林自卫军总司令兼联合军司令,护路军总司令丁超,吉林自卫军副总司令兼右路总指挥冯占海,中路总指挥邢占清,左路总指挥赵毅(后被迫下野),前敌总指挥王之佑,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任中人,自卫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佟衡。下辖:

  原东北陆军步兵第22旅(旅长赵毅(后出走),参谋长张春霖(后附逆),辖第662团(团长张春林(后牺牲))、第663团(团长陈德才)(后投敌)、第664团(团长吴永和(后牺牲));

  原东北陆军步兵第24旅(旅长李杜(兼),下辖第667团、第668团(团长陈东山)、第669团);

  原东北陆军步兵第26旅一部(旅长邢占清,参谋长盛芳厚(后附逆),辖马锡麟(后投敌)团、郝奎武团,欠第672团);

  原东北陆军步兵第28旅(旅长王瑞华(后逃逸),辖第678团(团长白文俊(后投敌))、第681团(团长李辅亭));

  骑兵第3旅(旅长杨自彬(后牺牲));

  吉林警备军(司令冯占海,参谋长邓乃柏,下辖王锡山旅、宫长海旅、姚秉乾旅、赵维斌旅,杨树藩(后牺牲)支队、冯英忱支队);

  新编旅(旅长王之佑,辖省防军第1团(团长薛子良)、省防军第2团(团长宋方溪,代理团长刘化南)、省防军第3团(团长徐文斌)、骑兵总队(总队长龙达三)、学生总队);

  王化久独立团、刘济宾独立团;警察总队(总队长金世铭(后投敌));山林警备队(统带宋希曾,辖赵维祥团)。

  三、王德林起义,组建“中国国民救国军”

  1932年2月8日,王德林在小城子誓师组建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并被推任为总司令,副总司令孔宪荣,前方总指挥部总指挥吴义成,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胡泽民(后牺牲)。最初时下辖:

  第1补充团(团长李延禄)、第1营(营长孟宪书)、第3营(营长吴义成(兼))、独立营(营长戴凤龄)、别动队(队长柴世荣)以及运输队(队长张鹏)等部。

  王德林起义后,不足两月,他领导的国民救国军迅速发展到3000多人,扩编为四个团、一个独立营。1932年4月后,国民救国军兵力发展到20000余人,进一步扩编为6个旅、2个独立团、2个补充团、1个卫队团。同年7月,国民救国军兵力进一步发展到35000多人,遂将各团扩编为旅,计有步兵17个旅,1个卫队旅,两个补充旅,3个骑兵旅,及独立团、特别营、游击队等。

  四、黑吉两省抗日义勇军将领拜泉联席会议后形成的部署格局

  1932年4月,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马占山将军电邀吉林自卫军-护路军联合军将领李杜、丁超、冯占海、邢占清等派代表赴拜泉召开联席会议,共商黑吉两省联合抗日大计。会议决定两省抗日义勇军联兵反攻哈埠(即哈尔滨市)。为此,各部作了相应的部署。此时,王德林部中国国民救国军在名义上隶属于吉林自卫军指挥。此后,两省各路抗日义勇军编组为:

  黑龙江省抗日义勇军方面:

  黑龙江省救国军前敌总司令马占山(兼),副总司令吴松林,前敌总指挥石兰斌。辖骑兵第1旅(旅长吴松林)第2团(团长邓文)、骑兵第2旅(旅长邰斌山)独立骑兵第8团(团长霍刚)、独立骑兵第7团(团长李天德)等部。

  吉林省抗日义勇军方面:

  吉林自卫军总司令兼联合军司令李杜,护路军总司令丁超,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自卫军副总司令冯占海、总参谋长杨耀钧。下辖:

  左路总指挥张治邦(后出走)、(后)马宪章,副总指挥王德林,参谋长石济儒。辖自卫军第21旅(旅长张治邦,辖第659团(团长管永胜)、第660团(团长张治邦、(后)关庆禄)、骑兵第12团(团长薄振声))、新编第1旅(旅长马宪章)、独立旅(旅长郭怀堂(后投敌,被处死))、孔宪荣旅、新编补充旅(旅长刘万奎)、郭英魁新编旅(辖刘庆瑞团),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辖赵圣武旅、李先民旅等部),以及抗日义勇军第7军陈子鄂(后牺牲)等部。

  和骑兵第6旅(旅长刘化南)等部。

  右路总指挥冯占海,副总指挥宫长海,前卫指挥赵维斌。主要辖冯部原吉林警备军第1旅(旅长王锡山)、第2旅(旅长赵维斌)、第3旅(旅长宫长海)、第4旅(旅长姚秉乾)、新编第7旅(旅长郜凤林),以及杨子斌旅、孙鹤喜新编旅、刘万辉新编旅、冯英忱支队、骑兵团、炮兵团、工兵、通信各营等直属部队。

  五、冯占海部自卫军变更番号为“吉林救国军”

  1932年5月吉林自卫军根据地暨总部所在地依兰失守,李杜、丁超率部相继撤往勃利、密山、佳木斯一带。6月初,吉林自卫军副总司令冯占海所部迅速发展到30000余众。但与李杜领导的吉林自卫军总部失去了联系。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坚持抗日斗争,遂改本部为“吉林救国军”,总司令冯占海,参谋长李文光(后牺牲),下辖12个旅、4个支队、3个独立团,号称有五万余众。其各部队编建如下:

  第1旅(旅长王锡山(1938年冬牺牲)),第2旅(旅长赵维斌),第3旅(旅长宫长海),第4旅(旅长姚秉乾),第5旅(旅长孙鹤喜),第6旅(旅长刘 中路总指挥杨耀钧,副总指挥邢占清、陈东山。辖自卫军第4旅(旅长李华堂)、第5旅(旅长李辅亭)、第23旅、第26旅(旅长邢占清,辖第675团等部)

  万辉),第7旅(旅长郜凤林),第8旅(旅长杨子斌),第9旅(旅长孙登山),第10旅(旅长齐凤鸣),第11旅(旅长冯占一),第12旅(旅长冯英忱);第1支队(支队长邓乃柏),第2支队(支队长李树棠),第3支队(支队长李辅臣),第4支队(支队长龙剑侠);独立团(团长王化久),骑兵团(团长冯雨田),炮兵团(团长魁恩);特种营(营长冯殿儒)等。

  六、吉林自卫军李杜部后期之部队格局

  1932年5月后,吉黑两省抗日义勇军大举反攻哈尔滨失败,吉林自卫军总司令李杜率部万余人撤往黎树镇、勃利县、佳木斯一带休整,并将所部编为三个路军。其各部编成为:

  吉林自卫军总司令李杜,副总司令邢占清,总部参谋长杨耀钧,炮兵总指挥杨炳森,第1路军总指挥马宪章(旋被内讧中遇害)、(后)关庆禄,第4路军总指挥陈东山,第5路军总指挥李溥霖。吉林自卫军下辖:

  第1旅(旅长马宪章,(后)应占斌)、第2旅(旅长刘万奎)、第18旅、第21旅(旅长关庆禄(后叛变投敌))、第24旅(旅长苏国)、第25旅、第26旅(旅长王孝之),新编第5旅(旅长徐国光)、保安第7旅(旅长谢文东),骑兵第6旅(旅长刘化南,辖曹殿卿(后投敌)团等部),李华堂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