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辽宁抗战 > 内容正文

辽宁抗日义勇军在局部抗战中的作用
来源:论文网,作者: 刘雪    2018-03-17 16:11:39

  一、辽宁抗日义勇军的发展带动了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发展,从而打响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枪,展开了中国民族解放斗争史的光荣一页

  作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抗日义勇军的出现,不仅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幕,而且掀起了世界上弱小民族及被压迫大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暴行和淫威斗争最精彩的一幕,它不仅得到了国内各阶层的承认和关注,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矫正了国际人士的视听。1932年11月21日,国联行政院开会讨论李顿的调查报告时,英法代表说中国对日本的进攻根本没有抵抗。中国代表顾维钧当即驳斥说:中国的正规部队和义勇军正在抗战。回国后,顾维钧感慨说:“如果没有东北的直接抗战,在国联大会上简直没有话可说”。曾经同中国人民共同反对日本侵略的朝鲜人民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直接抗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旧东北军残部武装起义的同时,广大的中国农民也组织起大刀会,红枪会等武装,在各地进行反日斗争”“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为转折点,高举反日旗帜而奋起斗争的反日部队的出现,和中国各阶层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卷起了革命风暴”。

  二、辽宁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的嚣张气焰,延缓了对东北地区的占领和大规模侵华的军事过程

  辽宁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斗争使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一改过去那种只需几个月功夫就能完全占领东北的狂言,声称:“若清除东北敌军,非用三年功夫,十万精兵不为功”。义勇军对日军的沉重打击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美国《密勒氏评论报》指出“满洲事实上没有不被义勇军袭击的地方,城市和铁道,竟找不出一处来”;根据周保中估计从“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上半年,日军在各地被义勇军击毙总数在2。5万人以上。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武装反日斗争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作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组成部分,在牵制日军兵力方面,辽宁抗日义勇军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东军自己也承认“最麻烦的是军队被分散了,要分出许多的卫戍来,这里的意义就是说义勇军牵制了日军,而关东军在义勇军活动的区域其作用仅是防守”,从而延缓了日军对东北的占领及向关内侵犯的过程。

  三、辽宁抗日义勇军的武装反日斗争,发扬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显示了广大民众在反侵略斗争中的伟大力量,从而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力地推动了爱国抗日斗争的发展

  辽宁抗日义勇军的兴起,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近百年以来,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加剧,广大民众奋起抗击列强入侵斗争持续不断,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省的广大人民群众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压迫和凌辱,不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斗争。日军的侵略行为和屠杀政策激起了辽宁人民的反抗,东北军部分官兵在人民的支持下,就地抗日,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打起了抗日的旗帜,辽宁抗日义勇军在极端的困难的情况下,不顾一切,揭竿而起,参加辽宁抗日义勇军的队伍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人数之多,包括阶层之广是我国历史上所空间仅见的。他们在战斗中所取得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民族正气,鼓舞了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的勇气和决心,为以后抗日斗争积蓄了力量。同时也使人们认清了一个事实,如果不依靠群众的力量,就不能真正的抗日,从而促进了全国人民的觉醒。

  四、辽宁抗日义勇军武装反日斗争的教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反日斗争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

  辽宁抗日义勇军实为一支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质的抗日武装力量,他们缺乏严密组织和强有力的统一领导,这就决定了抗日义勇军在军事上,政治上,组织上存在着许多不可确的弱点;又由于抗日义勇军成分复杂,纪行涣散,扰民作歹之事也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辽宁抗日义勇军失败的一个原因。辽宁抗日义勇军反日斗争受挫及失败,使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中共满洲省委从中受到了一些启示,认识到要取得武装反日斗争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应该着手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新型抗日武装,以成为东北战场的骨干和中心力量。辽宁抗日义勇军的队伍在对日斗争中,一些将领积累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日后的抗日斗争,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在辽宁抗日义勇军失败后,部分将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新建立起在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为东北革命军和抗日联军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辽宁抗日义勇军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东北人民特别是辽宁人民将永远铭记辽宁义勇军为中华民族解放所建立的丰功佳绩。辽宁义勇军的官兵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民奋发前进。

  作者简介:刘雪,女,辽宁普兰店人,辽宁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