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在笕桥街道黄家社区北部。村子周围有一条窄窄的河道,碉堡就在河的对面,一条石子路的尽头。
50岁的河道保洁员李惠根,把碉堡收拾了一下,在两边的射击口上装上玻璃,里面放上一张折叠床,工作间隙能在里面歇歇脚。
“小时候,村里的小孩都在这里玩,以前还有地堡,我们就在里面钻来钻去。”李惠根说。当时,大约每隔50米就有一个这样的碉堡,两米多高,内部空间直径在3到4米,能容纳大约4名日军。
“这里是第一道防线,前方视野开阔。往后还有一道防线,大多是地堡。”吴关荣说,日军占领笕桥机场后,就迅速修建了这批碉堡,他的父辈被日军逼迫,参与碉堡的建造。因为周围没有山,所以当时建碉堡的石块还要通过铁路从外地运来。
“这里的碉堡跟火车站的又不一样,火车站的碉堡比较高,大约有六七米,主要是起到瞭望的作用,而这里的碉堡则主要是承担着战斗功能。”吴关荣说。
少有正面交锋
不过,吴关荣也说,虽然是作为战斗用碉堡,但实际上,在这里并没有进行大量的正面交锋。
原因在于,双方实力差距不小。当时,日本军事制造技术成熟,基本达到自给自足,到1937年约有90%以上的军用飞机是自己制造。据资料显示,1937年,日本海陆军共拥有飞机2201架。1937年前,日本有9所培养空军飞行员的学校。据统计,抗战爆发前,日军拥有军事飞行员9820人,民航飞行员3000余人。
再看中国方面,我国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才正式设立空军前敌指挥部。抗战爆发前,中国拥有军用飞机346架,纳入正式编制的296架。航空人才约1400余名,且多为初级航空人才,经过淘汰,能作战的飞行员只有700人。“不论是军事设备的数量,还是飞行人员的技能,我军都处于不利地位。”吴关荣说。
抗日游击队夜袭笕桥机场
没有正面交锋,并不是说没有战斗。因为敌我差距,所以我军更多地是使用战术取胜。
1938年3月,新四军组建了抗日游击队,粟裕任司令员。先遣队开到南京和镇江之间,破击沪宁铁路等。虽屡屡取得大捷,但伏击战打到紧要关头,日军飞机就过来一阵狂轰滥炸。
这些日军飞机是从笕桥机场起飞的。因此,粟裕决定,发动一场夜袭笕桥机场行动。他派抗日游击队侦查英雄、二队长雷大鹏到杭州摸摸情况。
笕桥原名叫茧桥,是著名的蚕丝之乡。雷大鹏拿着上海江南春茧行的通行证,伪装成做蚕丝生意的商人,混过盘查。在桥头茶馆,雷大鹏认识了笕桥机场铁路线上的老洪。老洪是南京人,家人都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在老洪的帮助下,雷大鹏摸清了笕桥机场地形。1939年4月25日,抗日游击队趁夜奇袭笕桥机场,炸毁了四架日寇军机。
“抗战胜利后,这些碉堡就废弃了。”吴关荣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