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上海抗战 > 内容正文

保卫上海:淞沪会战中的血与火
来源:抗战寻研网的博客   2018-08-05 10:41:49

 八字桥打响淞沪会战第一枪

  在虹口、闸北交界的柳营路、同心路、水电路交叉路口,有一座名叫八字桥的钢筋水泥桥。尽管其长不过20米,但却是闸北通往虹口的重要通道。1932年的“一·二八”战火和1937年的“八·一三”战火都在此燃起。

  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一部从四川北路西侧突然进攻八字桥区的中国守军,十九路军156旅即刻还击,“一·二八事变”就此爆发。激战一个半月,八字桥阵地三失三得,战火中东八字桥被毁,仅剩西八字桥。

  5年后,战火重燃。“8月13日下午4点开始,就投入了战斗。第一仗就是打八字桥,主要目的就是要打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如今,从八字桥沿着同心路走十多分钟,即可抵达司令部旧址。但在当时,中国军队攻克这1.4公里路程却艰苦异常。

  据88师262旅523团的抗战老兵潘世华回忆,日军从水陆不断炮击我军阵地,上海到处都是大火。“大家都是热血青年,打仗时大家都很英勇,不怕死。我们进去有100多人,由于之前没有侦查好,日军开着坦克车、战车堵住桥头,两边的进出口都被堵死了,进退两难。”“日军火力非常猛,攻过去后,牺牲了一排人,连长曹英带队的4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

  武器装备不如日军,士兵们几乎是以血肉之躯对抗着炮火。老兵陈怀礼回忆,我军反攻时来不及剪断日军设置的障碍物、铁丝网,许多士兵就扑在铁丝网上,让后面上来的战友们踩在身上,冲入敌阵。

  经过10天攻坚战,攻占敌军核心据点指日可待时,战况风云突变。8月22日到23日,日军组成的上海派遣军抵沪,随即在炮舰和飞机的掩护下于狮子林、川沙口、吴淞等地强行登陆。日军增援部队6万人开始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军队的作战计划。淞沪会战进入抗登陆作战阶段。

  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在宝山临江公园的树荫下,几位老人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打着太极,头发花白的奶奶牵着蹒跚学步的孩子玩耍……不远处的草坪上有块石碑,“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几个大字提醒着人们,78年前这里发生过的一场场恶战,将士们奋勇抵抗,守卫着家园、守卫着国土。

  经历过反登陆战的老兵李纯浩说,日军飞机、大炮、坦克炸得我军“藏身的地方都没有”。没有反坦克武器,日军坦克来袭,只能“人绑着手榴弹去炸”。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见证了这一幕。在他的镜头下,一位中国士兵在同伴帮助下,将12枚手榴弹往身上绑。罗伯特·卡帕说:“他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钻到日军的坦克下引爆炸弹”。

  吴淞打得惨,罗店打得更惨。罗店是反登陆作战的另一处主战场。如罗店失守,上海市区坚持作战的我军退路将被完全切断。

  从8月23日起至9月27日,中日双方聚集大量兵力在罗店展开拉锯战。装备简陋、缺少重武器的中国军队往往整连整营战死沙场。中国军队第18军司令部在1937年9月3日油印的《罗店十日战记》中记载:“罗店一镇,目前为敌我必争之要点。苦战旬日,异常惨烈,敌军伤亡已逾3000人,我军阵亡官兵5000余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使得整个城镇成为一片废墟,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罗店镇成了“血肉磨坊”。

  “一息尚存,奋斗到底。”28岁的第98师292旅583团3营中校营长姚子青向师长夏楚中发出这样的报告,此时宝山城已经被四面包围。

  从9月1日起,日军狂轰滥炸之下,姚子青率六百壮士坚守宝山,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经数日激战,姚营毙伤敌军600余人。阵地前沿,日军遗尸累累;战壕内,姚营伤亡过半,鲜血四处流淌。9月5日午后,姚营孤军无援,4个连长阵亡3个,9个排长战死6个。9月6日上午,日军用重炮轰击,炸开东门缺口,姚子青营与日军巷战,最后全部殉国。

  宝山城沦陷了。

  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会亡”

  “在梦里,我回到过上海,回到过四行仓库。子弹在身边飞,仓库厚厚的墙壁掩护我和战友们。我们冲啊,冲啊。”曾经的“八百壮士”老兵杨养正说:“我们其实只有400多人,为了迷惑敌人佯称800人。”从10月26日起,423位战士在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带领下,抱着必死的决心,背水一战。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易守难攻,与南岸公共租界仅隔一座西藏路桥。在四天五夜的战斗中,苏州河南岸上万人观战。“谢团长不断巡视,我们不能让日本人把仓库攻下来!战友们个个都说,死也不愿做亡国奴。”杨养正说。

  战斗在10月27日打响。午后1时,已经占据几乎整个上海的日军,开始向四行仓库发动进攻。

  四行仓库硝烟弥漫,租界中老百姓揪心观战。见敌军偷袭,对岸百姓便大声喊叫,还用大黑板写字、画图,报告我军防备。上海各界发起了捐赠,大量的食物、水果、衣物、器具和来自市民的慰问信被送入仓库。

  战斗间隙,谢晋元组织“八百壮士”在仓库里共计写下298封遗书,给妻儿、给父母,字字血泪,句句含情。谢晋元写道:“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

  日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向租界施压。租界为自保,要求中国军队撤兵。10月30日夜,谢晋元接到撤退命令。次日,八百壮士挥泪退入租界,日军放火烧了四行仓库。至此,上海全部沦陷。

  历史学家余子道教授说,“八百壮士”坚持固守,宁死不屈,这一仗显示了中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高扬了民族气节和精神,同时也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短短4天,“八百壮士”以阵亡9人伤20余人的代价,击退敌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多人。《泰晤士报》刊文曾称:“八百壮士是为人道而战,为文明而战,为和平而战。”

  中国将士用鲜血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不会亡。

  难忘战场上的流动“补给线”

  不仅是军人,每一个普通上海老百姓都挚爱着这片热土。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上海和全国各界民众、爱国党派、团体以极大的热忱和献身精神投入到淞沪抗战,国难当前,民族空前团结。

  敌后抗日救亡会、文化界救亡协会,工人、学生、职员、妇女等各界救亡协会纷纷成立。各行各业相继组织战时服务团、战地服务队,数量多达100余个。

  南洋、华成等烟厂女工戴上钢盔,背上急救包,奔赴前线救护伤病员;江南造船厂工人先后凿沉10多艘旧军舰和商船堵塞航道,突击生产水雷支援抗战;法电工人组织“星期服务团”,300余职工每周日赴前线帮助构筑防御工事、运送物资;银行业、保险业、百货业职工不仅自己节衣缩食踊跃捐献,而且在商场柜台设牌劝募,筹得大量钱款及军鞋、手套、棉背心、急救包、罐头食品……

  “那些流动在我们周围不顾自身安危,穿梭在战场上的上海老百姓,我永远忘不了。”抗战老兵潘世华说,淞沪抗战期间,总有不少老百姓来探望他们。“我们在马路那边作战受伤了,撤下火线。老百姓的救护队马上用担架抬下去了。他们看我们生活艰苦,就送蛋糕,面包。没衣服穿,就有背心、棉袄等御寒物品供给。”

  无论是在淞沪抗战前线,还是在沦陷后的“孤岛”时期,上海各界义无反顾共赴国难,聚起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支持着每一天的战斗。

  历史的车轴,碾过了78年。炮火声虽然早已远离,那些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却一直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历史不能忘却,和平来之不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