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国难当头阖澳抗战:澳门人的抗战故事
来源:今日头条   2019-12-17 10:20:0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澳门各界成立筹赈兵灾慈善会,全力支援东北和上海抗日将士,救济难民,不中立不缺席,开启了澳门十四年抗战救亡的序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响应国民政府号召,澳门各界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宣传抗战救亡,筹建各种救亡组织,通过捐输抗战物资、认购抗战救国证券、筹募捐款,组建救伤队、澳门中国青年救护团、澳门四界回国服务团、旅澳中国青年乡村服务团等,竭尽全力支持祖国抗战,形成了澳门抗战的第二个高潮。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澳门成为“国际难民”避难天堂,四面八方受灾难民蜂拥而至,澳门各界遂将抗战救亡运动的重心转到赈济各地难民难童和协助难民回乡等方面,为他们提供食物、医药、棉衣棉被,并筹款协助他们返乡,帮助他们度过最困苦的岁月,直到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澳门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第一队回国留影

  抗战期间,澳门各界同仇敌忾,患难与共,义无反顾开展了持久不断的抗战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澳门中文报纸《新声报》《平民报》《民生报》《澳门时报》和《朝阳日报》等及时报道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华人学校师生率先行动起来,以召开周会、时事报告会、演唱抗战歌曲等形式,开展抗战救亡宣传,很多学校张贴“勿忘国耻”标语,唤醒师生的爱国热情,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救亡。宏汉学校校长郑谷诒撰写《宏汉学校师生致义勇军书》寄往东北前线,声援浴血奋战的抗战将士。澳门各主要社团领袖、社会精英及殷商等联合阖澳各界同胞,一方面通电声援内地抗战,另一方面联合各业发起成立“阖澳华侨筹赈东北兵灾慈善会”,制定长期援助抗战救亡的计划,承担起领导和组织抗战救亡的重任。当年11月,范洁朋代表镜湖医院、陆翼南代表同善堂、黄叔平代表澳门商会、苏菊庵代表澳门教育会、杜辉汉代表华人代表、周藻代表澳门各界抗日救国会、梁彦明代表澳门党部、李瑞秋代表湾仔乡公所、李炽南代表湾仔商会,假座湾仔广善药局,召开八千余人的大会,宣布成立“阖澳华侨筹赈东北兵灾慈善会”,共同推举范洁朋和李际堂为主席,确定该会的宗旨是“募集款项,救济兵灾”。继而发起筹款募捐运动,获得澳门洋服行、酒楼行、故衣行、车衣行、西饰行、火柴行、果菜行、爆竹行、杂货行、咸鱼行、纸业行、烟丝行、钢铁行、疋头行、鞋业公会、电器行、颜料行、建筑行、华人代表、殷商代表、妇女界、中小学师生以及商女等各阶层的热烈响应和鼎力支持,掀起捐款支援祖国抗战的第一个高潮。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澳门各界将“阖澳华侨筹赈东北兵灾慈善会”改名为“阖澳华侨筹赈兵灾慈善会”,将筹募的数万元大洋汇往上海十九路军总部及上海基督教团体战地难民救济会,用以援助前线将士和赈济受灾的难民。1935年12月,北京“一二·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虽然澳门宣布“中立”,但各界爱国青年、工人、店员、各校师生等,却以妇女互助会、文化协会、读书会、剧社、音乐社、歌咏团、文艺研究社、学术研究社、救护团、乡村服务团等组织形式组成爱国社团,冲破阻力,积极开展爱国活动。1936年12月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澳门新兴的进步爱国力量更加壮大和成熟,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抗战救亡宣传活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澳门各界同胞的爱国热忱日益高涨,纷纷成立各种专业救亡组织,开展捐输赈济、购买国债、抗战宣传、救济难民难童等多方面的救亡活动。其显著特点是以传统的镜湖医院、同善堂、澳门商会为核心,涌现出众多以募捐赈济救灾为主的组织或分会,如澳门各界救灾会、澳门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澳门四界救灾会、救国公债劝募委员会澳门分会、广东国防公债澳门分会、澳门救济广东难民慈善会、阖澳华侨赈济会、澳门救济难民兼管理粮食委员会、澳侨协助难民回乡会、澳门学生赈济会、澳门洋务工友赈济会等,通过筹款、劝购国债,捐输药物、棉被、胶鞋、蚊帐,或赈济难民、开办义学、教养难童、演剧宣传抗战等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战救亡活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