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缘何批准为刘伯承过五十大寿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2-24 15:10:34

  庆寿活动获得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批准

  1942年12月初的一天,《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刊登了一则新闻:刘伯承庆寿委员会筹委会成立,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参谋长李达、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等人为发起人,向抗战军民征集祝寿作品,定于12月16日为刘伯承举行庆寿大会。这则新闻,正式拉开了为刘伯承举办五十大寿活动的序幕。

  1942年是太行区根据地对敌斗争非常艰苦的一年。这一年,在日军严厉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大“扫荡”下,根据地粮食缺乏,军民们不得不以野菜、糠、柿子面,甚至树皮充饥。

  这年冬天,又恰逢刘伯承五十岁生日。在敌后抗日军民中,刘伯承有着崇高的威望,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高尚的人格品德,时时感染着周围的将士和群众。蔡树藩、李达等人提出,应该给刘伯承庆祝一下五十大寿。政委邓小平决定,把祝寿活动搞得隆重一些。他有着更远的想法。越是在敌强我弱,生活和战斗条件异常艰苦的形势下,越是应该表彰刘伯承和一二九师的抗战功绩,鼓励大家学习刘伯承身上具有的优良美德和崇高精神,活跃一下部队的情绪,激励敌后抗日军民坚定抗战必胜的斗志和信念,从而掌握对敌政治宣传斗争的主动权。

  随即,一二九师将为刘伯承祝寿作为一项重要政治工作来做,并以电报的形式,向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作了请示,毛泽东、朱德等人欣然同意。于是,这场由一二九师政治部发起的庆寿活动,上升为由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批准和决定的重大政治活动。

  刘伯承并不赞成给自己庆寿

  刘伯承并不赞成别人给他庆寿,他不希望别人和组织上为他个人的生活搞特殊。

  当周围的人去询问刘伯承是哪一天生日时,刘伯承闭口不说。蔡树藩只好询问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可是她跟刘伯承一个想法,也笑而不谈。

  庆寿活动已经定下来了,刘伯承和家人却不肯配合,没办法,一二九师政治部只好自行择定日子,选在了12月16日。事实上,刘伯承的生日是12月4日。

  就在大家精心为刘伯承筹备庆寿活动时,刘伯承却因一场感冒躺在床上休息。一二九师司令部的人关心刘伯承的身体,动用师部的情报站,在日本占领区买回二斤白糖,作为祝寿贺礼,送到了刘伯承床前。刘伯承没有收下,反而批评说:“前方战士没有饭吃,冬天没有棉衣,打仗没有子弹,你说这白糖我能吃下吗?”

  司令部的人难以说服刘伯承收下,只好去请来邓小平。邓小平非常关心刘伯承的身体,认为白糖可以在上火时冲水喝,就帮着劝说。邓小平知道以个人的名义无法说服刘伯承,最后是以“党委的决定”,要求刘伯承收下白糖。刘伯承无法拒绝“组织的命令”,只好勉强收下了。第二天,他便让警卫员把白糖转送给了根据地的医院。

  拒绝接受记者采访

  为配合刘伯承的五十大寿庆祝活动,《新华日报》(华北版)和一二九师的《战场报》需要刊登刘伯承的履历和个人事迹。

  《新华日报》(华北版)总编辑陈克寒派出了报社记者李庄,一二九师政治部派出了《战场报》的宣传干事张柯岗前去采访刘伯承。两人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他们知道,刘伯承是一个做人低调,不愿宣传和张扬个人成绩的人,以往别人采访他,他总是让记者多写战士和部队,少写他个人。两人估计,这回采访刘伯承,肯定会碰壁。因此,两人商议了一下,搬来了李达做这次采访工作的“说客”。李达二话没说,带着两人来到了一二九师司令部,找到了刘伯承。

  刘伯承见到两名年轻人来访,态度非常慈祥和蔼。可是,当他从李达口中得知两人的来意后,态度和语气便变了:“大家都这么忙,谁出的这么一个主意?一个人有生死,都生一回,死一次,中国有多少亿人,写得完吗?我不过是一个兵,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你们要写就多写军队,多写人民,多写杀敌英雄。好了,大家都很忙,就到此为止吧。”

  这次记者来采访刘伯承,已经是12月中旬,距12月16日没几天了,报上若不刊登刘伯承的履历和事迹介绍,政治宣传工作就等于没做到位,这怎么行?

  李达也知道两名记者的难处,便再三请求刘伯承配合一下,跟记者说一下情况。可刘伯承就是不松口。李庄壮着胆子说:“师长,我们是领了任务来的,您不谈,叫我们回去怎么交代呀?”刘伯承想了想,说:“那好办,我给蔡树藩、陈克寒打电话,不干你们的事,不算没完成任务。”可采访的事,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任务,还关系到整个庆寿活动是否圆满成功,所以,尽管刘伯承反对,两名记者就是不肯走。李达见状,便找到邓小平,请他再来劝说刘伯承。

  邓小平深知刘伯承的脾气。他走近刘伯承,言词非常简洁、利落:“师长,我看还是要讲呀。这也是工作,而且是中央决定的嘛。没有年谱、履历,没个文字介绍,咋个祝寿吗?他们已经来了,师长就谈谈吧。”说完这番话,邓小平转身就离开了。他没有给刘伯承留下回旋的余地。刘伯承只好说:“要说这是工作,是任务,我就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嘛,个人无话可说的。”

  于是,刘伯承坐下来,向两名记者谈起了他个人的经历。在交谈中,为了帮两名记者顺利完成任务,刘伯承完全是站在报纸宣传的角度,从他1892年出生,一直谈到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为止。言语间,对他个人经历中涉及的一些时代背景、思想演变、经验教训等,也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之后,两名记者根据刘伯承的口述,结合对他家人、战友们的采访,一起合作,编写了宣传报道刘伯承英雄事迹的长篇通讯稿和《刘将军伯承略历》,随后以一二九师政治部的名义,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和《战场报》上同时刊发。

  朱德发来了祝寿诗

  从12月14日起,《新华日报》(华北版)开始刊载各界人士发来的祝寿文章。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发来的祝寿诗中,这样称赞刘伯承:“戎马生涯五十年,凭歼敌寇镇幽燕。将军猿臂依然健,还我河山任你肩。”12月16日,朱德在《解放日报》发表的《祝刘师长五十寿辰》一文中,又给予刘伯承这样的高度评价:“在军事上,伯承同志不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而且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很深,创造很多。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内不可多得的将才。”

  邓小平在1942年12月15日的《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发表了《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一文,衷心地赞扬刘伯承:“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党,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我们的伯承同志不但具备了这些品质,而且把他的全部精力献给了国家、人民和自己的党……”

  彭德怀、叶剑英、林伯渠、吴玉章、陈毅、杨尚昆、罗瑞卿、滕代远、陆定一、李雪峰等人,也通过诗词或文章的形式,祝贺刘伯承五十大寿,赞扬他为抗日和革命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一二九师政治部工作人员黄恺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了一首60行长诗——《刘伯承将军颂》,并请人写在一块红绸子上,挂在了祝寿活动会场的主席台上。该诗还被人进一步修订,刊发在1942年12月15日的《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全诗如下:

  丁黄写诗六十行,献给将军刘伯承。

  将军今年五十辰,诸君敬酒我敬歌。

  总角初闻将军名,笑问将军何许人。

  幼年欲渡赣江潮,关山难越路迢迢。

  少壮长歌塞上行,从军幸随将军纛。

  太行多少英俊儿,围绕将军若子侄。

  将军风貌慈且严,既重资才更重德。

  昔年累战蜀东西,至今民间仍传奇。

  屡历艰辛志不挠,旌树江东如破竹。

  十年红星光灿然,谋略谁与将军匹。

  踏破翼王旧渡头,纵横西南二万里。

  雪山草地古人愁,一见将军皆低首。

  卢沟桥上战鼓鸣,山川震荡草木惊。

  倭寇兽迹逼中原,到处狼烟蔽白日。

  将军受令黄河西,横穿秦晋奔燕齐。

  从此北方有巨人,从此太行立柱石。

  百团大战敌胆寒,长乐之迹犹历历。

  军民将士同一心,碧血斑斑溅旗帜。

  敌伪诅咒独眼人,人民欢颂刘伯承。

  自来战争虽云多,崛立敌后乃奇迹。

  将军本为民间子,终生劳苦为人民。

  人民一日不安宁,将军奋斗安能息?

  生涯节俭体民艰,豆米芒鞋粗布服。

  半生鏖战苦风霜,两鬓银丝日月长。

  我慕将军学不厌,我敬将军诲不倦。

  我祝将军寿南山,我颂将军铁石坚。

  嘉陵水迎将军生,涪江水忆当年迹。

  长江赞美少壮时,黄河狂吼将军迹。

  革命如今三十年,三十年来如一日。

  明年饮马鸭绿江,再为将军举寿觞。

  文中的“丁黄”,是作者的笔名。

  对领导、代表发来的贺诗祝文,一二九师政治部找人誊写在红纸或布上,在祝寿那天,挂在活动会场,集中展示。

  盛大的祝寿场面

  1942年12月16日是根据地军民为刘伯承祝寿的日子,赶到王堡、赤岸参加祝寿大会的,除了驻地的领导,一二九师所属各军区、各军分区、各旅的代表,太行区每个村子还派了一名群众代表前来祝寿,人员有5000多人。

  主持庆寿活动的是邓小平。在活动仪式开始后,他第一个上台宣读祝文。随后,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邢肇棠、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罗瑞卿、八路军参谋长滕代远、太行分局副书记李大章、抗大副校长何长工、日本反战同盟代表山田等人也都上台向刘伯承致辞祝贺。

  在大家宣读贺文中间,还有一段彭德怀“迟到”的小插曲。八路军前方总部在山西麻田,距涉县赤岸村有30多公里,途中山路不平,并不好走,尽管彭德怀一大早就带人往这里赶,但等他到达会场时,活动仪式已经开始了。等彭德怀上台致辞时,他先向刘伯承和周围的人道歉:“我来迟了,恕我不恭。可是我的心很诚,3点钟就上路了。”对此,大家也都理解。彭德怀讲后完,大家便报以热烈的掌声。

  祝寿的代表们上台致完贺辞,刘伯承最后上台。他先向大家致谢,然后读了自己写好的五十岁“自励铭”。他谦虚地说道:“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12月16日,《解放日报》刊发了中共中央为刘伯承祝贺五十寿辰的报道。

  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刊发的《向刘师长学习》的社论中,也向敌后的抗日军民们指出了学习刘伯承的方向:“总之,坚定的政治方向,远大的政治眼光,朴素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学风,生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刘师长三十年来的革命经验,已为我们准备下一座丰富的革命仓库。”

  邓小平代刘伯承喝祝寿酒

  寿宴所用的桌子都是向附近村子老百姓借来的。由于桌子有限,很多赶来祝寿的人只能在村外的操场上,几个人围坐在一块儿就餐,中间摆上三个饭盆,一盆炖肉,一盆烩菜,一盆馒头。肉和菜都是有限的,而馒头管饱。在生活异常艰苦的那段岁月里,很多参加祝寿的人沾了这次活动的喜气,欢天喜地地吃了一回饱饭。

  在祝寿宴席中,桌上的酒是用柿子、红枣酿造的,这在当时是稀罕产品,不是随便就能喝到的。

  刘伯承不吸烟,不喝酒,就是在寿宴上,别人给他敬酒,他也没有破戒。在向刘伯承敬酒时,与会人员临时选出了两个代表,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朱穆之代表“武装同志”先敬,李庄代表“文装同志”后敬。

  大家都知道刘伯承不喝酒,所以敬酒人喝完酒,轮到刘伯承喝酒时,邓小平就主动站出来,说由他“代表”。当然,邓小平也没有多喝。

  在祝寿活动中,赤岸、王堡村设了戏台,由剧团演出助兴。

  一二九师宣传队为台下观看的刘伯承上演了一台三幕剧《清平乡》,表演的是年青一代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山西襄垣县抗日农村剧团表演了《劝荣花》《换脑筋》《说唱冀南票》等节目。这个剧团获得了由彭德怀题词的“抗日农村剧团的模范”奖匾。刘伯承也将300元冀南币交给剧团代表,以示嘉奖。

  为刘伯承组织的这次祝寿活动,不仅是一种丰富和活跃根据地抗日军民业余生活的活动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集中展现和弘扬了抗战军民们一种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宣传了一种抗战必胜的希望、理念和信心,让处在艰难斗争条件下的抗日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祝寿活动的政治意义和宣传作用远大于表面形式,也成为中共抗战史上,借助庆寿活动开展政治动员和斗争宣传的绝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