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血战刘老庄——一封平安家书背后的抗战故事
来源:共青城新闻网   2021-03-19 10:28:30

  “自儿离家已经年余,记得曾在本年四月间,于泗县郑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

  这是一封70多年前的平安家信。20岁出头的新四军连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在抗日作战间隙,把思念匆匆装入信封。不久后,他与所在连队的81名战友,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壮烈牺牲。

  今天,这封家信信封和李云鹏烈士证明书,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珍贵馆藏,静静诉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

  1943年春,侵华日军企图合围六塘河北岸我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百姓和部队转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在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率领下,在刘老庄与敌展开激战。

  “大哥原名李亚光,李云鹏是他参军后自己起的名字,他从小就立志要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上高小时曾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记下‘卖国可耻,救国光荣’的誓言。”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说。

  李爱云告诉记者,李云鹏1920年出生,16岁参加抗日先锋队,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李云鹏被编入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1年,苏鲁豫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李云鹏任政治指导员。

  刘老庄阵地上,4连全体指战员仅82人,他们面对的日伪军数量众多、装备精良。

  敌大队骑兵首先向4连阵地涌了过来,战士们依托交通沟周旋抗击。眼见冲锋无效,敌又集中炮火,对阵地猛轰。工事被摧毁,立即修复;掩体炸塌了,背包填上去;人员负伤了,包扎起来继续战斗。

  从1943年3月18日的拂晓到黄昏,82人、81人、80人……一个一个地递减,到不成为连、不成为排、不成为班。

  李云鹏也负伤了,浑身血迹模糊。他动员大家毁掉武器、销毁文件。他们不给敌人留一样东西,自己也没打算活下去。

  潮水般的敌人再次向阵地压来,勇士们用刺刀,用枪托,用铁锹,甚至用牙齿,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是役,4连以全体牺牲的代价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

  战后第3天,淮阴的父老乡亲把82名优秀子弟送到部队,组建了新的4连,被命名为“刘老庄连”。

  “哥哥牺牲后,父亲给家里的兄弟姐妹改了名,我们的名字里,都有了‘云’字。”李爱云说,为了感念82名烈士,当地政府和百姓修建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并植下青松82棵。

  2019年,“刘老庄连”现任指导员杨晋专程赴陵园祭扫,在得到上级和当地有关部门允许后,他将一枚松枝和一抔黄土带回连队,安放在连队荣誉室的英烈墙下。

  “每年,我们都会把烈士的英雄事迹讲给新兵,在烈士殉国日,现任指导员要向老指导员李云鹏报告连队工作。”杨晋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代代相传的连魂精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