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老方,首先到黄冈;第二张体学,领导也不错……”这首鄂东抗日民谣中的“小老方”,指的是后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那时,他叫方静吉,从南京八路军办事处来到湖北省委,负责民运工作,在黄安七里坪主持培训班,培训抗日骨干。他二十出头,身子单薄却沉稳睿智,是当地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大人物”。
1938年6月,侵华日军分兵翻越大别山南下和溯长江西进围攻武汉,鄂东地区首当其冲。可是,国民党驻军全线动摇,逐一退缩,鄂东各县国民党党政官员纷纷携眷卷款逃之夭夭。而新四军第四支队早在3月初就东进皖中抗日,鄂东已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生灵涂炭在即,人民惶恐不安。针对如此形势,方毅在黄冈召开党员干部会议,研究对策。他开宗明义:来到这里,我们都姓“抗”了。他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当兵,准备打游击,中心任务是尽可能多地收捡国民党溃军丢弃的枪支弹药,武装农民群众,建立抗日武装。
10月24日,黄冈沦陷的第二天,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宣告成立。这是党在鄂东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长张体学。挺进队四处张贴《告黄冈父老同胞书》和宣传抗日的标语,并开始公开发展队伍。11月初的一天,方毅挑选30余名队员,集合于柳界公路边上的滚子河,作战前动员:“日寇十分猖狂,到处设卡设岗,欺侮百姓。我们的队伍成立了,就要去向日寇报个信,也向老百姓报个信,中国人民是不好欺侮的,黄冈人民是不好欺侮的!灭一灭敌人的威风,长一长人民的志气。”战士们一听,都把手里的枪举起来高喊:“我们撂倒一个鬼子是一个,撂倒两个是一双,即使牺牲了也值得。”
在方毅的率领下,挺进队战士急行军赶到日军淋山河据点附近隐蔽。深夜子时许,他们摸到敌人岗楼附近,方毅举枪瞄准,一枪打翻鬼子岗楼上的马灯,迅即30多条枪一齐响起来,将仇恨的子弹射向鬼子的岗楼。黑灯瞎火的鬼子兵,惊慌之中乱枪扫射了半夜,不见动静,方知上当。
挺进队成立并夜袭淋山河日军据点,打响了黄冈敌后抗日的第一枪,给苦难中的黄冈人民带来了希望。老百姓奔走相告:“当年的红军游击队又回来了!”群众踊跃送子送夫参军,各方爱国人士献枪捐款,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迅速发展壮大,编为独立游击第五大队。
在没有主力部队的情况下,鄂东地方党组织就这样白手起家,积极发动和武装群众,很快又建立了第六大队、第八大队等抗日人民武装,使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