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抗战故事之十二——陶铸击毙日本皇室贵族
来源:湖北党史网   2025-02-21 10:48:27

  1938年11月上旬的一天,当一个三十出头的精瘦男子风尘仆仆出现在应城丁家冲时,小小的村子一片欢腾。身穿便衣的男女游击队员们齐声高呼:“陶先生回来了!”

  这个陶先生,正是前不久在应城汤池主持训练班,培养了大批青年抗日骨干的陶铸。

  此时,日军刚刚攻占武汉,国民党军队纷纷向西溃逃。而在鄂中鼓动抗日,被国民党顽固派“驱逐”至宜昌的陶铸,却迎着国民党溃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只身返回鄂中,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斗争。迎接他的,是一支只有八条枪和十来个人的游击队。

  陶铸一面指挥集中周围的抗日游击队伍,一面发动干部群众收集国民党逃兵所遗弃的枪支弹药,在他的领导下,鄂中抗日游击队伍逐步发展壮大起来。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陶铸头脑清晰地说:“我们要打主动仗,不能打被动仗。要打出去,既有分散,又有集中,活动范围要扩大一些,打了就走,神出鬼没,让日本侵略者无法摸到我们的底。”

  1939年3月29日,陶铸收到当地群众送来的一份情报:60余名日军押着60多只木船,护送着从日本国内来的“慰问团”及慰问物资,正由应城县沿富水河向京山宋河方向前进。陶铸当机立断:决定组织部队进行伏击。在认真研究了富水河沿岸地形和日军在京山、应城两县的驻扎情况后,将伏击地选择在两县交界的公安寨。

  3月30日上午,日军船队缓缓驶入伏击圈。陶铸一声令下,机关枪、步枪、手枪同时吐着愤怒的火舌,射向敌人。手榴弹伴着雨点般的枪弹投向敌船,发出阵阵爆炸声。毫无防备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当场毙命,有的中弹落水,有的慌忙藏在甲板下,有的跳入水中向对岸鼠窜。一个日军官,手举战刀,嗷嗷乱叫,指挥七、八个日本兵,护拥着穿红色和服的日本人逃上河岸。河岸是一片开阔地,没有任何可以掩护的地方,日军完全暴露在游击队的射程内,成了实心的靶子,全部被击毙。

  很快,陶铸发现宋河方向有日军骑兵赶来增援,立即命令部队撤出战斗。这次伏击战,毙伤日军二十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慰劳物资。他们事后得知,那个被击毙的穿红色和服的日本人,不仅是此次劳军团团长,而且还是日本皇室贵族。京山、应城两地的日军曾哀悼三天,后将遗体运往日本。

  陶铸于1940年3月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前往延安,后留在延安工作。他最初以八条枪起家而发展起来的这支队伍,后来成为豫鄂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