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溧阳西山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间,安眠着一位湖北籍抗日英烈。苏南人民这样歌颂他:“敌人的步骑炮兵,纷纷向塘马进攻,我们顽强战斗英勇冲锋,不怕骑兵冲,不怕炮火轰,死守戴家桥,血战王家庄,发扬了勇猛顽强的精神,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他就是湖北襄阳人罗忠毅。
罗忠毅早年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投身冯玉祥的西北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闽西南地区坚持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罗忠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参谋长,他和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并肩战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罗忠毅协助粟裕指挥部队奇袭皖南芜湖的官陡门,取得了以30分钟全歼守敌300余名的战果,成为新四军的一个模范战例。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罗忠毅率部接应新四军突围北撤人员,为保存抗日革命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4月,苏南新四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罗忠毅任第六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此时,国民党顽军对苏南新四军实施“进剿”。罗忠毅率第十六旅在溧阳县黄金山三战三捷,歼顽军4个营,击溃其7个营,毙伤俘顽军90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800余支及大炮18门和10万发子弹,扭转了皖南事变后茅山地区的危急局面。随后,罗忠毅回师茅山,积极发动攻势,连续拔除了20多个日伪军据点,收复了皖南事变后被日伪军侵占的全部地区。
1941年11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3000余人的兵力,突然袭击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和中共苏皖区委机关驻地溧阳县塘马村。为了掩护正在塘马村开会的苏南根据地党政军干部安全转移,罗忠毅和政治委员廖海涛在主力部队远在溧水一带来不及回援的情况下,率领不足300人的兵力与十几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血战,打退敌军8次冲锋,打死700多名日伪军,使十六旅旅部和中共苏皖区委1000余干部得以突出重围。在战斗打到王家庄以北时,已是次日上午9时,看到三四十个敌人冲过来,罗忠毅一边拿起机关枪向前迎敌,一边向身后的战友大喊“我掩护你们向南冲”。就在此时,一颗子弹击中了罗忠毅的头部,时年34岁的江南抗日名将倒在战场上。
罗忠毅牺牲后,新四军军部通电全军沉痛悼念。当地群众隆重召开追悼大会,安葬烈士。全国解放后,政府有关部门曾多次想把烈士墓地迁至南京雨花台,当地群众再三恳求,并新建了烈士陵园,永久纪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