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亮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剧中故事情节取材于八路军386旅新1团的战斗事迹,却鲜为人知。386旅新1团团长丁思林,湖北红安人,既是威震华北根据地的抗日英雄,也是《亮剑》剧中重要人物丁伟的原型。
1939年2月上旬,“扫荡”冀南的日军在占据束鹿、巨鹿、广宗、威县、临县、武邑等城后,以主力部队向枣强、冀县地区合击,仅以一部分兵力守备其已占城镇和维持后方补给线。新1团连续袭击威县、曲周等县城,有意激怒日寇,诱其出城。在袭扰曲周驻敌时,丁思林组织新1团官兵混在出城种地的农民中,进入城内。等到夜深人静时,炸毁敌人的弹药库,烧掉敌人的给养,向敌人的司令部大院投掷手榴弹。日寇坐困愁城,恼羞成怒。
每次行动时,丁思林都嘱咐战士们:“带上布告,贴到小日本的鼻子底下,让他们吃不香,睡不着。”
被激怒了的威县日军果然中计,抽调第10师团40联队一部,派出汽车9辆,运载一个加强步兵中队,向威县以南进犯。当日军的9辆汽车全部到达香城固村北街口伏击圈时,埋伏在那里的688团立即给敌人以迎头痛击。紧接着,新1团和南、东三面各参战部队一齐开火,猛烈堵击、侧击敌人,敌人掉头向威县逃窜。
这一面正是伏击圈的入口,地势低,无法预先构筑隐蔽工事,也无法事先设伏。新1团立即向北运动,扎住这个袋口。丁思林把手一挥,喊道:“同志们,我们一定堵住敌人,不让一个跑掉!”全团勇士冒着密集的子弹,如一只只猛虎,从西北冲上坡冈,向敌人猛烈射击,截断了敌人的唯一退路,将其围在凹形洼地,敌人成了“瓮中之鳖”。
日军的汽车大部分陷入洼地,前进不得;几辆开得动的汽车,也被丁思林指挥部队用集束手榴弹炸坏。安田中队长惊恐万状,即令部队下车,重新组织兵力向新一团阵地冲击,并以主要火力猛烈轰击新1团阵地。炮火压得人抬不起头来。丁思林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勉励大家:“沉住气!人在阵地在!”直到傍晚,敌人发起四次冲锋,都未能前进一步。冲锋号一响,丁思林率先跃出阵地,端着刺刀,冲向敌人。这次伏击战中,新1团全歼日军安田中队和40联队补充大队,打死日军250余名,俘虏8名,毁掉汽车9辆,缴获火炮3门,枪百余支,粉碎了敌人破坏冀南根据地的阴谋。因表现出色,新1团被朱德同志赞誉为“模范青年团”,后又被八路军前方总部授予“朱德青年团”的光荣称号。
1939年7月,日军109师团107联队3000多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大“扫荡”。为掩护部队撤退,丁思林主动率新1团阻击日军进攻,头部中弹牺牲。时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写下《悼丁思林同志》一文,表达了对丁思林的一片哀思。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