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两枚陈旧徽章记录武汉抗战史
来源:中国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   2015-07-19 15:50:06

      

  武汉警备旅徽章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徽章

  

  《中国人民的胜利》纪念章

  两枚陈旧的徽章,记录下一段光荣的历史——武汉抗日,能“文”能“武”。

  武汉警备旅和岱家山碉堡

  在岱家山三环线桥下,“老调重弹”指着桥下的一处空地说,“这就是岱家山抗战碉堡的原址。”

  如果不是有旧照片当参考,很难想到,这块已经荒芜、满是渣子的土地,当年曾是抗日的战场。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在汉口北郊的岱家山阻击战中,中国军队奋勇抗击日军,完成预定任务后撤出战斗,标志了武汉会战的结束。

  网友们拿出了一枚“武汉警备旅”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明确记载了颁发的年份是1937年。这一年,发生了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八年全面抗战从此开始。证章的中心图案,就是随时准备奔赴抗日战场、荷枪实弹的士兵形象。

  据考证,1930年2月,武汉卫戍司令部改组为武汉警备司令部,下辖武汉警备旅,这支部队约3000人,设有2个团及一个机枪连。武汉沦陷前夕,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四五旅。而参与岱家山抗日阻击战的,正是当年武汉警备旅的军人。

  “武汉三环线修建前,在汉口岱家山、张公堤曾有保存完整的8座碉堡,1933年兴建,位于岱家山顶的‘警备汉口区蓬字守望台’共3层,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可供一个排的部队驻防。这座主碉堡附近有十多个大小不一的碉堡,全部由地道相通,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已逼近武汉近郊,负责防守汉口北郊岱家山地区的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了拼死抗击,他们以蓬字守望台为支撑点,冒着枪林弹雨和毒气,击退日军四次大的进攻和偷渡。

  抗战期间最牛的文协

  网友“铁血十八星”万学工,曾无意中收藏了一枚证章,上面写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

  在查找这段历史时,网友们吃惊地发现,这个团体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成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也是抗战期间存在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一个文艺家团体。

  这个团体的参与者,都是文化界的名人——理事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吴组缃、许地山、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等,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老舍是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文协成立后,为会员颁发了证章,铜质,直径2.2厘米,正面铸造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名称,背景绘有大海中的灯塔,寓意文协是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路明灯,是照耀抗战军民冲锋陷阵的灯塔,十分贴切而且有象征意义。证章背面有两位数字编号。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