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平淡的一生中,有一段传奇,对她来说堪称“惊天动地”。父亲对我讲述过多次,每次听完,我都激动不已,对母亲更加敬重,更加钦佩,更加为有一位勇敢的母亲而自豪。时光流逝,物换星移。母亲的这段传奇虽然已过去70多年,故事的主人翁和讲故事的人早已作古,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母亲的这段传奇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那是194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母亲收拾完家务,关好鸡窝猪圈,插好院门门栓,正准备上炕睡觉。突然,从村西南不远方向传来几声枪响,划破了冬夜的宁静,惊醒了村庄,狗吠声、鸡叫声、门栓声、小孩子哭声,陆续响起,然后又平静下来。
“鬼子来了!”母亲机警的跳下炕,叫醒父亲:“快起来,咱们出门看看去!”说着独自走出屋门、开了院门,朝西南方向侧耳细听。“我到村南看看,你回家等着,不要插门,哪里也别去!”随后母亲出门的父亲说完,便顺着过道(胡同)往村西南方向走去。
母亲回到屋里,为使忐忑不安的心安静下来,便拿起针线,在煤油灯下佯装缝补衣服。过了半个多小时,父亲悄无声息地带着俩人进了院子,对闻风出屋门的母亲轻声说:“是老赵他们,你先睡觉,我把他们藏起来,鬼子来了我应付……”“不行!”母亲打断父亲的话:“人我来藏,你喝碗酒睡觉,如果鬼子来了,看你喝醉了,不会起疑心,我一个妇道人家,鬼子也不会难为我。”不由分说,母亲把父亲推进屋里,领着老赵俩人往院东墙边走去。
老赵是冀中武邑五区区长,发动群众打鬼子,在我们那一带很有名,许多百姓认识他,与为抗日做事的父亲来往密切,只要走到这边就到我们家歇歇脚。今晚老赵在白塔镇召开抗日骨干秘密会议,布置冬季反扫荡斗争,没想到被汉奸发现报告给鬼子,会开到一半就急匆休会,四散隐蔽。为保护抗日骨干安全,老赵带上通信员,打了几枪,引着鬼子朝我们村方向跑来,刚进村就碰上父亲。母亲把老赵和通信员藏在通往村边、堪称小地道的地瓜、白菜窖里。母亲对老赵说:“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出地窖,鬼子来了我有办法应付!”
母亲藏好老赵他们,回到屋里,瞅一眼酒后昏昏欲睡的父亲,便重拾针线活。不一会儿,鬼子进村了,翻译官带着鬼子、汉奸挨家挨户搜查。听到粗野的踹门声,母亲不慌不忙出屋开门,并镇静自若、从容不迫地领着几个鬼子、汉奸在院落里搜查了一遍,尔后进屋。一个矬胖鬼子指着“醉死”在坑上的父亲,正要对翻译询问什么,母亲急忙把事先准备好的半篮子鸡蛋递到矬胖鬼子手上,把两块“袁大头”塞进翻译官的口袋。翻译官心领神会,凑到矬胖鬼子的耳畔,“呜噜哇啦”几句,“哟西,开路!”鬼子一挥手走了。
鬼子、汉奸走了,母亲把老赵俩人从地窖叫出来,带进屋。然后,用准备过年的白面擀了面条,煮了一锅、合包了几个鸡蛋。惊魂已定的老赵俩人狼吞虎咽,一人连吃三大碗。老赵临走时,母亲又把一件羊皮袄送给老赵御寒。老赵说,等抗战胜利了,一定回来送还。母亲说:“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日本鬼子投降了,新中国成立了。从那晚走了以后,父母再也没有见过老赵。抗战胜利后,老赵随解放大军南下了。全国解放后,老赵就留在了南方,并当了某省的财政厅长,还给我家来过一封信,可羊皮袄一直没有送回来。对此,母亲生前只念叨过一次,直到离世再未提过。母亲当时说:“打鬼子不需要回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