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杨立和:小儿郎唱响抗日赞歌
来源:网易新闻   2015-08-07 09:55:04

  十面埋伏

  杨立和:小儿郎唱响抗日赞歌

  杨立和 1927年生,山东单县人。1943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鲁西后方办事处通讯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后勤部警卫员、长春第二航空学校学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二七四零部队轰炸机狙击手。1956年转业后,曾任浙江省诸暨县粮食局保卫处干事、新安江钢铁厂保卫科干事兼民警队队长、武义县城区粮管所副科长。1984年10月离休。

  儿童团长站岗放哨查路条

  1938年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尤其以华北平原最为严重。

  中国共产党着手组建了湖西抗日根据地,单县也在其所辖范围内。山东各大根据地几乎每村都设有儿童团,8至15岁的儿童皆可参加。小小年纪的杨立和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又因他胆子大、肯吃苦、头脑灵活,被小伙伴推荐为儿童团团长。

  杨立和回忆说,儿童团工作是站岗放哨、侦查敌情,看见日本人或汉奸,赶紧挨家挨户地通知村民。有时也会进行抗日宣传,排着队喊口号,振奋村民的抗日热情。

  那时,村里的大路上都会设立岗哨,白天由儿童团团员站岗,主要是检查进村陌生人的“路条”。“路条”相当于身份证通行证,用完即烧,不能私留,因此保存至今的很少。

  当上团长的杨立和,每天带领着小伙伴在村口放哨,还不时嘱咐伙伴:“要仔细点儿,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我眼睛很厉害的!有时日本人距离我们村还很远,都能被我发现,马上召集大家去通风报信,村民们赶紧躲起来。有的村民藏进自己挖的地沟里,有的村民跑到村外的树林里。日军进了‘空村’后,见吃的就拿,见鸡鸭就逮,跑不掉的人很多被杀害了。”杨立和说。

  1943年7月,怀着抗日救国的梦想,杨立和与村里的几个伙伴来到单县,这里是湖西根据地党政机关办公中心。杨立和终于成为鲁西后方办事处通讯员,主要负责科长的警卫和日常通讯工作。

  保障后方天天打“游击”

  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深陷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两面作战的泥潭。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更加疯狂的“扫荡”,企图彻底消灭抗日武装。

  “碰到日本人扫荡,要保存后方实力。撤退也是一种战略,几乎天天打‘游击’。”杨立和说,华北是一片大平原,山少,不利于藏身。日本人又在这里深挖了4000多公里的封锁沟,将平原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同时还高筑封锁墙,拉铁丝网、电网,把几个村子都围起来。“那时我们的脑袋天天都别在裤腰带上。”老人幽默地说。

  杨立和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首长安全。武器很匮乏,首长只给他配备了7发子弹、4颗手榴弹,不到迫不得已不敢开枪。

  除了警卫工作,杨立和还要负责给首长送信。没有马骑,只能靠两条腿跑。正如老人说的,他的抗战史就是跑出来的。

  记者手记

  88岁的杨立和老人如今含饴弄孙,心态非常年轻。只是近年来记忆力、听力都大不如前,我们每问一句,都需要老伴在旁边大声“翻译”。

  很多往事,老人也记不清了。但是只要能回忆起来,老人又充满了年轻时的风华。在他断断续续的讲述中,一幅敌后抗日的图景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没有太多的硝烟味,却在默默无闻中伫立起另一种伟大。

  战争摧毁了他的童年,让他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被迫快速成长为能够担当的军人。战争也砥砺了他的青春,让他的人生染上了革命的红色精神。

  他说,我把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无怨无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