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河北无极县发现“打鬼子日记” 日记记录多篇抗日故事
来源:燕赵晚报   2015-08-20 15:14:28

  “七·七卢沟桥事变”71周年纪念日前夕,无极县畜牧局的耿先生前去看望抗日老战士李兰进。谈起抗战历史,李兰进忽然想起,1942年前后他一直坚持写日记!他兴奋地翻箱倒柜,这本抗战日记终于重见天日,耿先生随即给晚报打来热线电话。

  战斗间隙写日记

  接到耿先生的电话,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无极县县城的李老家中。

  李兰进老人是无极县畜牧局的离休干部,已经85岁高龄。他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参加“反扫荡”斗争和记日记时的情况。“我15岁参加抗日工作,16岁入党,担任我们赵正寺村的青年救国会主任。”李兰进老人介绍说,他带领村里的青年和少先队员开展破路、扰敌等工作,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我识字不多,但革命斗争要求我们必须学文化,我就一边与敌人做斗争,一边学习认字、写字。”李兰进老人说,学习的同时,在1942年“五一”大扫荡时期前后,他开始写日记。在打日本的间隙,他随手把认为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有与日伪军斗争的策略,有上级传达的指示,还有学习的心得体会、自己的一些想法等,断断续续地记录,一直到1945年。为了安全,这本日记曾埋藏在田地里逃过劫难。

  发黄的日记本

  这本日记纸张已经发黄,略带着些潮湿,长约12厘米,宽约9厘米,用棉线装订而成,好几页已经残损。66年前的日记本还保留着一张从别处撕下来的封皮,上面写着“民众学校课本”等字,除了中文之外还有日文。

  日记的内容有些是竖写的,有些是横写的,有深蓝、浅蓝等几种颜色的笔迹,有些曾被浸湿,看不清楚,不过大多数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李兰进老人说,日记里有斗争策略、会议记录,还有一些感触和抗日歌谣,“里面还有错别字。”老人笑着说,“1942年日寇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根据地的抗战工作进入异常艰苦、困难的时期。”

  16岁入党

  李老介绍说,他出生于1923年,家在无极县赵正寺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他父亲被鬼子活活打死。李兰进说,国仇家恨,他们全家对日本鬼子产生了刻骨仇恨,他的哥哥和嫂子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李兰进也入了党,并担任了村里的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那一年他16岁。

  李兰进带领村里的青年和少先队员学文化,学军事,大练兵,配合抗日部队破路、扰敌,还帮着部队攻克敌人的据点,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由于表现突出,1941年,他被组织上调到区青救会工作。

  1942年5月1日,日军纠集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这本珍贵的日记,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动笔写的。写日记,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

  “我识字不多,但当时的斗争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学文化,我就一边与敌人做斗争,一边学习认字、写字。”李兰进说,在与敌人斗争的同时,他会随时把认为重要的东西摘抄记录下来,有斗争策略、对地主的政策、抗日歌谣、自己的体会等。

  日记中的抗战岁月

  翻开这本日记,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带着六十多年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日记很大篇幅记载了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从“卢沟桥上炮声连”开始,描述了日本鬼子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怎样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一句“挽救危机”透露出作者当时焦虑不安的心情。

  与敌人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也是日记中最常见的内容,如描述护粮斗争的“护麦斗争委员会”,“那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了苦战,驻军给养严重不足,他们像疯了一样抢夺老百姓的粮食,护粮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李兰进说,为了不让日伪军抢走粮食成立的青抗先、妇救会、农会等抗日组织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与敌人周旋。

  “葵花花开朝太阳,老百姓拥护共产党。……”贺敬之创作的抗日歌曲《七枝花》,日记中也有纪录。“这是1943年以后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是我们宣传抗日的好‘武器’。”李兰进说,这类歌曲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百姓更易接受。在艰难的日子里,他和同志们他们就是唱着《七枝花》和“穿衣吃饭打东洋”,将抗日救亡的思想深深植入百姓心间的。。

  除了这些,日记中还记载了“谈谈群众锄奸防敌的常识”等各种各样的内容。其中有一篇生活日记:“俏皮话的意思是什么”,反映出面对日军的滔天气焰,抗日军民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斗争精神。

  日记曾被深埋地下

  1942年,李兰进是“抗日分子”的事被日伪特务发觉了,他们来到赵正寺村,将他的家拆成了一片白地,后来挖成了封锁沟,成为日伪军的据点。李兰进的老母亲不得不逃往外地,以乞讨为生,整整两年。

  “为了不让鬼子和特务发现日记,我把它从家里带出来,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埋到了土里。”李兰进说,从那以后,他和同志们辗转无极和新乐各乡镇村,躲避敌人的同时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此期间,他七次被日伪军抓住,又七次死里逃生,其中艰险非常人所能体会。

  这样惊心动魄的日子过了两年,1944年李兰进从土里挖出了埋藏两年的日记本,一直用到了1945年八年全面抗战胜利为止。

  尘封60多年重见天日

  解放后,李兰进回到乡里工作,此后又先后到无极县海河水利工程指挥部和县畜牧局工作,1980年代离休。

  尽管工作岗位变化、几次搬家,日记本一直都在老人身边。老人离休后,常在闲暇时写些文章,1942年那段历史常出现在文章中,但当年“记日记”一事早已尘封记忆深处。

  直到一个月前李老整理资料,再次看到了这本日记,峥嵘岁月的艰苦卓绝又浮现眼前。“七七事变”71周年纪念日前夕,无极县畜牧局的老同事耿先生前来看望李老。李老和耿先生聊天,无意中提到“找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日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历史颇有研究的耿先生立时兴奋起来,尽管遗失了一本,但是保存下来的日记字迹依然清晰,“这是难得的历史资料啊,足以见证当年无极县的抗日斗争。”随后,耿先生拨打了晚报的热线电话。

  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民间收藏协会副会长牛双跃表示,这本日记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对研究当时无极县当地的抗日斗争情况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