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抗战夫妻
鲁网临沂9月13日讯(记者 安娜 通讯员 冯晓东)近日,记者来到临沂临港区坪上镇三村王友利和陈文英的家,走进院子,一幕感人场景呈现在眼前:一位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一脸慈祥的老奶奶坐着小马扎在门口洗衣服,一旁紧靠老奶奶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两人不时对望,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就是八路军战士、抗战伉俪王友利和陈文英。
“像俺们这样一双健在的革命老同志真的不多了”,84岁的陈文英看着身旁的丈夫亦是战友——91岁的王友利,眼神间流露出满满的幸福。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十五岁就入伍参加八路军,将自己全部的青春奉献给了和平事业。时光飞逝,每当他们回忆起那段气吞山河的抗日岁月,仍然激动难抑。
15岁离家投身八路军
1937年抗战开始,13岁的王友利机智灵活、身手敏捷,经常能打探出鬼子的情报并及时汇报给当地八路军部队,在区中队(民兵连)小有名气。随着抗日战争持久化,王友利在家待不住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保家卫国,15岁的他毅然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滚滚“洪流”当中,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从此,王友利踏上了戎马倥偬的漫漫革命征途。
1939年,入伍后的王友利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冲锋陷阵、势如破竹、勇往直前,因表现突出,15岁的王友利被部队破格批准入党,随后由于他表现突出,从一个小兵连续提拔为炮兵连长。“那个时候,就感觉不怕死一样,就一门心思想把小鬼子打趴下,赶出中国!”王友利回忆起当初仍豪情满怀。一次,他和两名战友伪装起来,隐蔽地在战壕里架好榴弹炮痛击敌人,顿时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不一会,又一股敌人摸了上来,王友利的两位战友果断拔出刺刀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友拼了命换来的宝贵时间终于让王友利打响了最后一枚榴弹,榴弹准确地在敌群中爆炸。由于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两名战友倒在了血泊中,王友利被一枪打中脑袋,随即倒地。
临沂临港区:从战场中一路走来的抗战伉俪
抗战图片
战地伉俪共建军人之家
王友利被随后赶来救援的战友送到陈毅之妻--张茜负责的黄河某卫生所。命运如此巧妙,当时的陈文英就是该卫生所的一名护士。在战争的洗礼中,陈文英成长为一名和南丁格尔一样的战地铁娘子。她在战地、在卫生所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尽我所能,多救一个是一个!”陈文英每天为伤员换药,注射药剂,就这样两人相遇了。通过交谈了解到,这位勇敢刚毅的炮兵连长竟来自千里之外的老家,因此,陈文英对王友利便特别关照,最终,在陈文英悉心照料下,王友利和几十名重伤伤员全都康复,当时王友利对细心有加的陈文英已心生情愫。在排长兼战友朱翠祥的介绍下,两人最终通过组织的批准确定恋爱关系,但两人相约等抗日结束后再回老家结婚。
据老人回忆,当年抗日在陈毅手下当兵,参加过胶东战役、坡里战役,后渡黄河……解放后,王友利夫妇回到家乡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共有5个孩子,1个女儿,4个儿子。”王友利特别自豪地说,“最让我骄傲是老三,老三入了伍,继承了我的从军路”。平时老两口为人处事很是低调,从来没向政府和国家求助过,一直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如今,两位老人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相互扶持,“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眼睛,谁也离不开谁。”陈文英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在他们眼里,过往种种的苦难,早已成过眼云烟,两人能携手至今,才是他们送给彼此最珍贵的礼物。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