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周恩来与太平茶商的佳话
来源:黄山新闻网   2015-09-22 11:25:14

  抗战时期,不少开明绅士从民族大义出发,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援抗战,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和维护民族尊严做出了重大贡献。日前,记者从市地志办提供的《黄山市志》上了解到,周恩来曾为著名抗日民主人士、太平县三门村(今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的刘敬之(1880-1965)亲笔题词。

  刘敬之出身于失业工人家庭,幼时家境贫寒,12岁即辍学经商。他以经销茶叶致富,为商精明重信誉,为人和善而开明。家境殷实之后,开始造福乡邦,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民国27年(1938年),新四军军部移驻泾县云岭,并在太平县麻村、小河口等地设立兵站、兵工厂、医院等后勤机关,三门村一时成为新四军军部通往皖浙赣的必经之地。在共产党抗日政策的感召下,刘敬之积极支持抗日,除组织竹筏队为兵站转运物资外,还利用自家宅院热情接待过往的新四军指战员及前往云岭考察、访问的各界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陈毅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等,都曾受到刘家的热情接待。三年中,到刘家食宿的新四军指战员几乎每日不断,多时一天达30余人,因此刘家被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誉为“人民义务兵站”,菲律宾华侨慰问团赠送“义重河山”锦旗,上海文化界慰劳团也赠予“抗日救国”、“大义凛然”屏幅。

  民国28年(1939年)春,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云岭视察,往返皆过三门,并在刘家休息。见刘敬之深明大义,为抗战不惜捐资出力,周恩来欣然题词:“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绥靖地方,保卫皖南,为全联导,为群众倡。因抗战机缘来皖南,道出三门,两遇刘主任及其公子,谈及捍卫乡里,驱逐日寇,大义凛然,亟可钦佩。爰书此应敬之主任及其公子旭初先生之嘱。周恩来”这对刘家是极大的鼓舞。不久,刘敬之便鼓励长子刘寅(刘旭初)投笔从戎,参加新四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对于周恩来的亲笔题词,刘氏父子十分珍惜,把它装裱后精心保存,当作传家宝。为纪念周恩来此行,刘敬之等乡人后来还捐资在三门村建造“恩来亭”,留下了一代伟人与太平茶商的一段美好佳话。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