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绩 张翔宇
近日,辽宁丹东港发现的沉船“丹东一号”,在经过考古专家考证之后,国家文物局基本确认其为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期间被日军击沉的“致远舰”,这一消息引发全国关注。昨日,国家文物局又在辽宁丹东港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将要对“致远舰”是否整体打捞还是原址保护做进一步的评估。
“致远舰”是不是应该整体打捞,在读者中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上海市民胡冬岩表示:“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中国灿烂的文明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屈辱的历史增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紧迫感。打捞致远舰是缅怀先烈也是对历史的铭刻。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如果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历史还将重演。”
青年学生对于“致远舰”沉船打捞这件事他们也有很多要说的。
苏州大学法学院的邓成康表示:“打捞致远舰沉船将会帮助史学界更真实地还原中日甲午海战的历史,那是铁证。如果任凭致远舰船沉海底,那将是现代中国人对先人的集体遗忘。”
“致远舰的打捞是一次奇妙而生动的历史课,当锈迹斑斑的文物展示在我们面前时,我从未感到与历史如此之近,先辈的壮烈、战争的残酷、民族的屈辱都在直白而压抑地诉说。”南京师范大学的刘鑫如是说。
“致远舰”打捞事件的讨论在网络上也成为热门话题。
署名为徐云鹏的网友在文章中一句“打捞致远舰,打捞起的是一段历史,一种民族魂。”引发网友共鸣,纷纷转发。
网友“雪天里的太阳2013”也表示:“希望把致远舰整体打捞出水,完好保存永恒纪念,让子孙后代永记落后必败的历史。”
尽管支持打捞致远舰的声音占领着舆论的绝大多数,但也有不同观点存在。
“沉船打捞只不过又给当地政府提供了一个新的旅游参观项目,现代人消费古人,不如让死者安眠,沉船遗梦。”一位网名叫“西米”的网友直白地表露了其不一样的看法。
同样的,网友“飞翔的雨”觉得:“对于历史文物最好的保护就是在原址上进行保护,不应该进行破坏,过去的就应该让它成为历史,没有必要去破坏历史的沉静。”
“致远舰”是否整体打捞现在尚未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的国人都关注着它,不论什么样的观点,都是出于对于历史的尊重。
本报记者 程绩
实习生 张翔宇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