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故事 > 内容正文

82岁老人用10年内凭一己之力建成烈士陵园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05年06月27日 记者:李家伟/通讯员:孙国庆   2016-06-14 16:01:37


张凤鸣在烈士陵园里。李家伟/摄
 
  在海兴县小山乡曹庄子村外,有一处占地面积不算大的特殊陵园,说它特殊,是因为这个陵园几乎是凭一位老人的十年之力建成的,这位老人就是今年82岁的张凤鸣。

  不忘昔日烈士

  张凤鸣从17岁起就加入了地下组织跟鬼子作斗争,后来他担任过抗日村长、民兵队长,直到组织起队伍端炮楼、袭据点。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参加了淮海、渡江等多个战役,“战上海”后他留在了上海。1986年,张凤鸣从上海某单位离休,回到了故乡曹庄子。

  离休在家的张凤鸣享受着生活的舒适与安宁,但越是这样的生活越让他想起那些没有等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战友们。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张凤鸣和其他几名离休老干部一商量:得给烈士们立块碑!

  当年,曹庄子七名烈士的纪念碑立起来了,一个小小的陵园有了雏形。

  十年建起陵园

  从那时开始,张凤鸣的心思就放到了陵园的不断完善上。他换土种树(当地土地盐碱严重)、用水泥桩筑起围墙、建烈士墓、修标语牌……1997年,又有四块纪念碑立在陵园里。

  去年,为了迎接今年的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张凤鸣老人再次出资1.8万元,在陵园旁建起了烈士纪念堂,海兴县657名烈士的灵位摆放在内。

  热心公益事业

  张凤鸣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这些年老人公益捐款达3万余元,而且还当着村上的义务邮递员。

  张凤鸣的苦心没有白费,如今这座陵园已经成为海兴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至少上千名学生前来纪念烈士。老人对记者说,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在陵园里再铸两座像,老人说,到那时自己建起的这座陵园才算真正“有个样子”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