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44年6月16日晚,一架由美军驾驶的援华抗日大型运输机从湖南返回重庆,途经贵州榕江县仁里乡上空时,飞机发生故障,坠落在仁吉村五奶山山谷间,机组人员一死两伤。事发后,当地人将罹难者安埋,立下一块刻有中英文字的墓碑。35年前,吴东梅夫妇从村民组手中买回罹难士兵的墓碑,守护至今。
A 每年给逝者烧纸钱
10月19日下午,在当地政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榕江县仁里乡仁吉村吴东梅家中。65岁的吴东梅因身体不适卧病在床,听说有“远到的客人”要看看70年前坠机身亡的美国士兵墓碑,她缓缓走出房间。
吴东梅听不懂汉语,只会说侗语。她带着一行人来到吊脚楼的一间侧房,房间里,一张红布盖着一块高约1.2米,宽约50厘米的石碑。
吴东梅说,35年前,石碑被生产队挖了出来,丈夫提议要带走这块写着一些看不懂文字的墓碑,但是生产队不允许,于是“花了十块钱”把墓碑买下来。
80年初,榕江县的一个考察队来到仁吉村,得知这块美国士兵的墓碑在吴东梅家中。考察队告诉吴东梅夫妇:“这是抗日盟军的墓碑,要保管好。”从那时起,吴东梅夫妇开始好好保护墓碑,“别人来买,我们都不卖的。”
“30多年来,每到节日和每年的6月16日,婆婆都会烧一些纸钱。”吴东梅的儿媳妇说。
B 石碑成坠机唯一的记录
“那只‘大鸟’快落下山时在空中盘旋了好久,肚皮底下不断闪烁着灯光。”80多岁的村民吴老是目击者,他比划着对记者说,当时飞机可能是在寻找迫降目标,然后冲向五奶山,突然一声巨响,坠入山谷。
“看到有人受伤严重,我外公拿着被子上前把伤者裹着。”吴东梅说,村里的一些大人知道坠机以后,前去救援,外公帮伤员裹着棉被止血,可这位伤员还是不幸身亡。另外两位伤员,则拄着木棒一瘸一拐地来到仁吉村。次日,乡政府闻讯后向当时的榕江县政府报告。随后,两名美国伤员被接往县政府。机上货物被县国民政府派人运走,一起运走的还有飞机发动机。
罹难的美国士兵叫“毕德森”,是美国海军后备军中尉。当地村民按习俗用棺材装殓安埋在飞机失事附近山坳上,墓碑是当时榕江国民政府运来由村民制作的一块青石墓碑,立于坟前。死者安葬几个月后,其亲人从美国前来将骨骸装殓入袋运走。
“威廉·W·威特森,这是事发时的翻译官提供的标准翻译。”榕江县从事文史工作多年的朱法智说,不过人们习惯称作“毕德森”,吴东梅家的墓碑上刻的也是“毕德森”。
记者来到仁吉村看到,坠机现场已经找不到任何碎片和痕迹,唯一留存的就是毕德森的墓穴和那块寄存在吴东梅家中的墓碑。
C 援华飞机或写入县志
北京大学历史系徐勇教授介绍,1944年左右,在抗日战争中,美国空军从印度经过缅甸、贵州到达重庆、长沙等地运送物资以及部分战机。“这几条航线中,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架飞机坠落,所以在榕江坠机是完全可能的事。”徐教授说,对于榕江县1944年的坠机事件,北大可以与当地文管所一起进行研究考证。
榕江县志办工作人员称,关于1944年7月16日的仁里乡坠机事件,县志没有记载。不过朱法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朱法智于1998年发表了一篇《美国飞行员威廉·毕德森祭》的调查论文,该论文已收录入《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第05期 。朱法智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叔伯以及外公外婆都是现场的目击者,他对这个时间的调查也花了近20年的时间。
朱法智表示,目前他正与其他工作人员讨论,准备将美军援华运输机榕江坠落写入县志。榕江县文管所梅所长说,1946年立的原墓碑将运回文管所进行保管,然后复制一块立于事故发生地,并将重新修建墓地,作为当年抗日盟军的历史见证物。
历史回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对日本作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中断了中国从海上与陆地获取战争物资的运输线。中美两国被迫从印度东北部和中国云南之间开辟了一条运送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驼峰航线。因受喜马拉雅山脉特有的强劲升降气流和高空风影响,又加上日军的截击、轰炸,“驼峰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不少美军飞行员牺牲在这条航线上。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