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革命烈士陵园的东南方不远处,坐落着占地3.66万平方米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
纪念馆的设计别具一格。建筑外观呈“五角星”形状,象征着共产主义精神永放光芒。广场两旁耸立着两排18根方形柱,加上纪念馆主体建筑,象征着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馆内设有燃起抗日烽火、创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开淮北抗日新局面、筑起抗日的铜墙铁壁、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纪念缅怀永垂青史等六大展区,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影视片等手段,全方位展示淮北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奋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表现了淮北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大贡献。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由豫皖苏、皖东北与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泗洪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区,是淮北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1938年夏天,日军出动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淮河岸边的重镇双沟。1940年中秋节,进驻盱眙城的日军突袭双沟镇,烧毁房屋3800多间,杀戮我同胞550多人,制造了“双沟惨案”。1938年11月9日,泗县人民自卫军祖树屏部在今泗洪马公庄一带伏击毙伤日军数十人。同年,今泗洪县四河乡人宋养初在家乡创办灯火读书会,后又与汪振华等8人徒步赴延安参加八路军。
从创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到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谓历尽艰辛。
1938年,共产党员郭子化到金锁镇白庙圩一带恢复重建党组织。同年底,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成立。1939年7月10日,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1941年4月,新四军四师组建;5月,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部进驻洪泽湖西岸地区,师部先在今盱眙县管镇,后驻今泗洪县半城镇,淮北33天反扫荡后才移师陈圩乡大王庄。彭雪枫率部从津浦路西转战津浦路东,这是淮北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皖东北与豫皖苏、邳睢铜3个根据地紧密连在一起,标志着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1941年9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在今泗洪县孙园乡成立,由刘瑞龙任主任。自此,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党政军机构完备,成为一个独立而又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淮北抗日军民在彭雪枫、邓子恢、刘瑞龙等人的领导下,取得了艰苦卓绝的“淮北33天反扫荡”的胜利。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反扫荡的同时,淮北区党委也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整风运动,进行了区划调整,开展全面大生产运动。
“当年延安有陕北江南‘南泥湾’,淮北有生产模范乡大柳巷。”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创办和扩大了机械修理、手榴弹制造与被服加工等工厂,创办了抗大四分校、苏北行政学院、淮北中学等10余所知名学校。峰山乡中潼小学夏陶然开创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还被延安《解放日报》介绍推广,并受到毛泽东的肯定。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945年8月15日,师长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率主力西征,向日伪军发起猛烈的大反攻。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将军不幸中弹,壮烈殉国。继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将军率四师健儿化悲痛为力量,第二次西征。四师将士连续攻克泗县、五河、灵璧、睢宁、宿迁、永城、夏邑等城市,终于夺取淮北抗战的最后胜利。
八年全面抗战,历尽艰难。淮北抗日主力军作战达5088次,毙伤日伪军2.42万人,4097名新四军将士血染沙场。淮北军民抗日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一段历史的沉重与辉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