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文青岛]李先良与青岛保安总队的抗战史事
□柳已青
1933年3月,江苏吴县人李先良来到青岛,此后,他的生命与这座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晚年在台湾回忆说:“从此时起,我便和这‘青山碧海,绿林红厦’著称远东的美丽都市结下‘不解之缘’。”
毕业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的李先良,来青岛之时,正是“市党部被敌寇焚毁后党务待重新恢复的时候”。1932年1月,日本侨民制造火烧市党部和打砸《国民日报》社事件,青岛市党部陷入瘫痪。李先良被任命为国民党青岛特别市党部的常务委员,赋予重任,重整陷入停顿的国民党在青岛的党务。李先良来青岛之时,正是日本人在青岛寻衅滋事、气焰嚣张之日。这注定了李先良在青岛要与日本做艰苦卓绝的斗争。
抗战爆发后,青岛处于战争风浪的最前沿。1938年1月,青岛再度沦陷于日寇之手。沈鸿烈实施焦土抗战策略后,率部撤退到临沂。随后,李先良转往鲁东组织抗日武装。1943年初,李先良率部由莱阳进驻崂山。在此之前,崂山有一办事处主持抗战。李先良代理青岛市长,正式成立青岛市政府,亲自主持青岛境内对日抗战,把崂山办事处撤销,恢复市政府组织,设在山区的华严寺。抗战后期,越来越艰苦困难,市政府之所以设在华严寺,并不因为这儿风景殊佳,殿宇壮丽,乃因为地形峰峦起伏,形势险要,敌蹄不易到达。
为了完成在崂山的抗日游击大计,李先良将太清宫作为培养干部的基地;在白云洞设修械所与招待所;把太平宫作为军品粮秣库。深入发动群众,在农村建立保甲组织。早在1941年,李先良把在崂山打游击的两个连扩编为青岛保安大队,随后,由保安大队扩编为保安总队、保安师。“用意使其体系正规化,同时施以短期的党务训练”,保家卫国,坚定士兵的立场,保持良好的军纪。
由于没有军火的补充,也无粮草补给,几次被日军置于死地。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李先良强调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誓死与日寇周旋。经历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战役,“青保”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时候“用生命来抢敌人的武器”。《李先良回忆录》中,有一份“青岛保安总队部分对日作战阵亡官兵暨遗属名册”。我统计了一下,牺牲人数达167人。仔细看了一下烈士的籍贯,多是崂山、夏庄、李村、即墨等。如,段京忻,20岁,段家埠人,青岛保安总队特务队上等兵,在1944年11月2日与日军作战中阵亡,牺牲时家中有祖母、父母、弟妹。
青岛保安总队扎根在崂山,屡屡在绝境中生存下来,并沉重打击前来“扫荡”的日军,得益于全民抗战,李先良赞叹连崂山深处的“道士们都是我们最优秀的情报员”。“外侮侵凌,莫不有同仇敌忾之精神,只要为救国图存,莫不响应参加,民心不死,民气可用。”“虽至最后阶段,艰苦不分,军民仍同心协力,永不馁畏,生死与共,誓志坚持至抗战胜利。”
1945年7月,李先良在崂山太清宫后面的悬崖石壁上,题刻“山海重光”四字留作纪念。8月15日,负责监工的葛秘书对李先良说,“今天刻石完工,如果今天能够得到胜利,那就妙了”。当天晚上,广播发出消息,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后,李先良率部进入青岛市区。而几度见证青岛主权更迭的太平路上的叶世克纪念碑(已拆除),又一次被改写。这一次,重新书写碑文,记录抗战功绩,大快人心!石碑的正面是“山海重光”四个金色大字,由李先良题写。
李先良在青岛留下诸多文献资料。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出版的《青岛指南》,一本方志性质的书籍,也是旅游手册。时任青岛市长的李先良居青岛14年,在序言中写:“履遍全境,苦守一隅,于青岛不啻故乡,知之深而爱之切,故每瞻山之秀,海之雄,念民生之艰苦,辄思有意振兴光大之。”
把青岛作为第二故乡的李先良,对这座城市具有非常深刻的感情。他领导的青岛保安总队,为了“山河重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成为历史的一页。在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呈现李先良和青岛保安总队的抗战史事,是为了铭记这一段历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