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山东抗战 > 内容正文

盘点抗战时期青岛地区中共成立的主要抗日武装
来源:青报网综合   2020-12-31 15:33:16

  一、平掖抗日救国会

  1937年9月,在平度成立,乔天华任会长,罗竹风、王寅东任副会长。队伍很快发展到200多人。1938年3月,被编入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第八大队。

  二、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

  1937年11月,在毕家村、蓝家庄一带成立,有六七十人,陈振麓任中队长,宋中堂任副中队长,王儒林任指导员,高嵩负责战术教练。1938年1月撤离青岛。

  三、胶东抗日游击第五支队

  1937年冬,在平度成立,郭士先任支队长,吴青光兼任政委。部队很快发展到100余人。是年底,与乔天华部合并,改编为平度抗日游击队。1938年春,郭士先等在新河镇一带再次组建起抗日游击队,发展到300多人。

  四、即墨县抗日义勇军游击队

  1938年1月,在即墨成立,周浩然任总负责人。刚成立时几十人,很快发展到数百人。后在日军和地方汉奸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受到很大损失。

  五、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七大队

  1938年2月,在即墨成立,有300多人,袁超任大队长兼政委。1938年10月,队伍被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

  六、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九大队

  1938年2月,在莱阳河崖村(今属莱西市)成立,庄国瑞为大队长,张咨明为政委,宫兼三为副大队长。刚成立时30余人,到4月发展到150余人。5月下旬,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四路。

  七、抗日独立第七大队

  1938年2月,在胶县南部地区逄家台后(今属黄岛区)成立,有60余人,崔仁卿任大队长,牛孔硕为政治部主任。队伍很快发展到300多人。10月,以第七大队为基础,建立八路军诸城独立营,牛孔硕任营长,周建桥任政委。

  八、即墨抗日独立中队

  1938年3月,在即墨成立,李肇歧任中队长。刚成立时200余人,1个月后发展到五六百人。1939年2月,被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李肇歧任团长,王云九任政委。

  九、小七支队

  1938年6月,在掖县(今莱州市)成立,有80余人,乔天华任支队长,刘文卿任副支队长,王瑞阁(李健民)任政委。队伍组建不久即返回平度北部开展工作,后被改编为八路军胶东独立三营。

  十、平度县各界抗日救国会

  1938年10月,在平度成立,乔天华任主任。刚成立时100余人,很快发展到200余人。是年冬,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警卫二营。

  十一、八路军山东纵队胶济一支队

  1939年3月,在胶县成立,有400余人,韩育民任支队长,王军光任政委,丁希三任副支队长,姜谔生任参谋长。7月,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后方司令部警卫二营。

  十二、莱平游击大队

  1939年4月,在平度、莱阳边界成立,乔天华任大队长。1个月左右,队伍即发展到300余人。同年夏,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特务二营。

  十三、胶东游击第十一大队

  1939年7月,在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界成立,李奎生任大队长,余超兼任教导员。不久队伍发展到60余人。同年底,被编入南海军区第五大队。

  十四、莱阳县大队

  1939年8月,莱阳县委成立第十三武装大队,杨爱亭任大队长,田耕夫任政委。22日,第十三武装大队奉命改编为八路军第五支队直属游击队第一大队,仍属莱阳县委领导。10月,县委成立特务队。1940年2月,第五支队直属游击队第一大队大部分指战员编入主力部队,余者与特务队一个排合编为莱阳县大队,张球任大队长,姜子敬任政委。5月,莱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李云生任大队长,张球任副大队长。6月,特务队改编为特务连,编入县大队。莱阳县大队很快发展成3个连。1942年11月,莱阳县大队改编为独立营,独立营精编为4个连,400余人,王良任营长,县委书记苏进程任政委。

  十五、平度县大队

  1940年9月,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成立平度县大队,有30余人,县长罗竹风兼任大队长,县委书记李健民兼任政委。1941年9月平度分县后,平度县大队归属平北县,大队长仍由罗竹风兼任,副大队长田世垒,政委林琳,副政委孙林瑞,队员发展到70人。1945年1月,平北县大队改编为独立营。同年8月发展到300余人。

  十六、平南县大队

  1941年9月,平南县大队成立,约100人,郭孟泽任大队长,郑典荣任政委,窦天民任副政委。1943年1月,平南县大队改编为独立营,孙林瑞任营长,郑典荣任政委。到1945年8月,独立营已发展到300多人。

  十七、胶南杨家山里抗日联防大队

  1941年冬,在胶南(今属黄岛区)成立,杨焕林任联防大队长,杨风池、杨清环、杨德宣(中共党员)、杨成三(中共党员)、杨成贤任副大队长。拥有各式枪支400多支。1944年5月,被国民党姜黎川部打散。

  十八、胶即游击大队

  1942年春,在即墨成立,即墨县委军事部长于宝光任大队长。不到一个月,即发展到120多人。经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批准,改称南海独立营,于宝光任营长,王海亭任政委。9月,独立营扩大到200多人,又奉命改编为即墨县大队,崔景岚任大队长,于宝光任副大队长。即墨县大队成立时,又建立5支区中队。到1945年,即墨县大队辖11支区中队。

  十九、莱西南县大队

  1942年7月,莱西南县委、莱西南行署成立,县委和行署建立莱西南县大队,李涤生兼任大队长,姜子敬兼任政委,刘杜任副大队长,田耕夫任协理员。9月,张公庭接任政委。有队员20余人。1945年6月,莱西南县大队改编为县独立营,下辖3个连,莱西南行署主任韩健民兼任营长,张公庭兼任政委,王富贵任副营长,牟正中任副政委。

  二十、胶县独立营

  1942年9月,经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批准,在胶县北乡五里堠子村建立,有200余人,矫枫兼任政委,王海亭任副政委。1943年11月,胶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经南海军分区批准,胶县独立营改为县大队,设3个分队,300余人,县长姜谔生兼任大队长,董洪运任副大队长,矫枫兼任大队政委,王海亭任政治协理员。1944年年底,县大队发展到400余人,区级武装发展到近200人。为适应战争需要,根据南海军分区命令,恢复胶县独立营,黄尚诚任营长,矫枫仍兼任政委,原县大队下属各区中队仍归属胶县独立营领导。

  二十一、平西县大队

  1942年9月,平西县委、平西县行署组织成立平西县大队,有50余人,行署主任迟子修兼任大队长。12月,西海行署、西海地委重建平西县行署和平西县大队,任命盛德君任行署主任兼县大队大队长。1943年年底,县大队发展到300余人,编为3个中队,并建立东四区、西四区、南六区、北六区4个区中队,民兵发展到上千人。同年秋,县大队改编为独立营。1945年8月又发展到300余人,

  二十二、南海第一武工队

  亦称胶南武工队。1943年3月,胶县县委根据胶东军区和南海军分区关于在胶县铁路以南建立一支精干的武装工作队的指示,组建南海第一武工队,胶县县大队副政委王海亭任队长,于洪通任副队长,铁路南工委书记王杰三任政委。这支不到百人的武工队很快发展到300余人。抗战结束时,拥有7个中队,近700人。

  二十三、即东县大队

  1943年8月,胶东区党委遵照山东分局“向崂山进军”的指示,决定以即墨西部为依托,开辟即东,进军崂山,将青烟公路以东地区划为即东县,成立中共即东县工委和即东县行政公署。同时,从胶东主力部队中抽调100多名优秀干部、战士,组成精干的特务二连(亦称崂山武工队),任命田世兴为连长,王培礼为协理员,以武装配合工委和行署的工作,并决定由南海军分区参谋长夏侯苏民率七连护送。11月,胶东区党委命令夏侯苏民率七连返回南海,特务二连改编为即东县大队,田世兴任大队长,崔涛兼任政委。1944年,即东县并入即墨县,即东县大队和即墨县大队合并为即墨独立营,田世兴任营长,王箴溪任政治协理员。

  二十四、胶济铁路武工队

  1943年 11月,经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批准,胶济铁路武工队成立,下设3个分队,滕少锋任队长,姜世良任副队长,孙民夫任政委。1944年4月,铁路武工队改编为南海第二武工队,滕少锋任队长,姜世良任副队长,孙民夫任政委。1945年8月,南海第二武工队改编为胶济铁路支队,隶属南海军分区和中共胶县县委双重领导。

  二十五、山里游击大队

  亦称铁山大队。1944年6月,在胶南(今属黄岛区)成立,有200多人,杨风池任大队长,诸胶边办事处主任杨凌波兼任副大队长。8月,诸胶边县工委建立后,以山里游击大队为基础,组建诸胶边县武装大队。

  二十六、平东县大队

  1945年1月,平东县从平南析出,平东县大队同时成立,平东县行署主任赵千里兼任大队长。平东县大队成立后,先后成立10个区中队,发展到300余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