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41年12月20日,一千多名日伪军向山东省沭水县(今莒南县)渊子崖村发动突袭。面对全副武装的凶悍敌人,19岁的村长林凡义带领全村男女老少300多人,凭借简陋的土枪、土炮、砖头和棍棒誓死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谱写了一曲人人驱日寇、个个护家园的英雄壮歌。这场农民自发组织的大规模浴血保卫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齐鲁大地中南部的沂蒙山区,是一块浸染过无数英烈鲜血的红色热土。自大革命时期开始,英勇顽强的沂蒙人民就前仆后继地投身到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斗争浪潮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发动了日照暴动、沂水暴动、苍山暴动、徂徕山武装起义等革命运动,普通民众的革命热情燃遍沂蒙山区各个角落。其中位于沭河东岸的渊子崖村,是一个拥有350多户人家1500多口人的村庄。20世纪30年代,土匪猖獗,肆意骚扰掠夺,百姓深受其苦。渊子崖村发动男女老少构筑工事、抵御匪患。他们在村子四周筑起了5米多高、1米多厚的土夯围墙;墙上设有垛口、枪眼,四个角还各建一座炮台。远远望去,渊子崖村就像一座密不透风的城堡。
1938年春,日寇铁蹄踏进了山东腹地,攻占了地处沂蒙山区的蒙阴县,在沭河以西的临沂县境建立了据点。9月,毛泽东提出向山东派兵的主张。翌年初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罗荣桓率领下,千里跃进沂蒙山,拉开了沂蒙军民抗击侵华日寇的序幕。沭河以东的莒南发展成为滨海抗日根据地。渊子崖村处在了敌我争夺的“拉锯”地带,日寇常来疯狂“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些恶霸地主、土匪汉奸也趁火打劫,打着“抗日”旗号横行霸道、敲诈勒索,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1940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独立营进驻渊子崖村,他们一边打鬼子、捉汉奸,一边积极向村民们宣扬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在当地百姓心中播下了抗日的火种。是年底,在中共板泉区区长冯干三帮助下,渊子崖村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年仅18岁的林凡义被推举为村长,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村里又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抗先等群众抗日组织。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1941年11月,日寇调集约5万兵力,在飞机、坦克配合下,对沂蒙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封锁临沂、沂水、蒙阴三角地带,摧毁抗日根据地,同时开展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扶植建立伪政权。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1]。一时间,沂蒙山区笼罩在战争乌云之中。
一份索要清单与一封“抗战血书”
1941年冬,山东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苦的岁月。中共板泉区委号召群众开展抗粮抗捐,渊子崖村群众纷纷表示:不交一粒粮,不出一分钱,饿死汉奸,困死日本鬼子!曾给地主扛活多年的村民林九兰说出了群众的心里话:“八路军是真正的抗日队伍,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咱留着粮食给自己的队伍吃,绝不送给鬼子、汉奸!”[2]
12月中旬的一天,盘踞小梁家据点的伪军队长梁化轩派人要粮要钱,还送来一张条子,上面写道:“3日内把下列物品送到据点:肥猪13头、小鸡100只、白面500斤、大洋2000元……”[3]并带话威胁道: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渊子崖。
村长林凡义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当场把条子撕了个粉碎,村民们得知汉奸的无理要求后也都愤恨不已。连年战乱,庄稼地受到了很大损害,村民们平时连饭都吃不饱,这些恬不知耻的汉奸伪军却还时不时地派什么“地亩税”“人头税”“慰劳捐”“手提款”……因此,面对这次无理索求,村民们表示坚决予以拒绝。林凡义找人写了回条:“酒、肉、鸡、面、钱都准备好了,请来拿吧。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4]随后,他召集自卫队员和村民群众,号召大家做好一切准备,痛击来犯之敌。
果不其然,伪军队长梁化轩看到回条后恼羞成怒。12月18日,他带领150多名伪军气势汹汹地包围了渊子崖村。对伪军的喊话劝降,林凡义均厉声驳回,引得梁化轩气急败坏地下令伪军爬墙攻寨。村民们有组织地攀上围墙,随着土炮“轰隆”一声,瓦片、石头一齐飞向敌群,把伪军队伍打得抱头鼠窜,狼狈地夺路而逃。
首战告捷,全村上下群情振奋。区长冯干三来到村子,鼓励一番后又告诫大家千万不可轻敌,特别是对日本鬼子更要加倍小心。林凡义不敢掉以轻心,连夜开会动员,全村男女老少一齐动手,加固围墙、擦拭武器、制造弹药。大家把火药、土炮、大刀集中起来,分配到各个战斗岗位,并沿着围墙内侧搭起两米多高、可供瞭望和射击的木架子。村里还对群众进行了分工,一旦战斗打响,男青壮年守围墙,女青年运送弹药和石头,老人和儿童送水送饭、救护伤员。
最让林凡义放心不下的,是乡亲们从牙缝里省出来支援八路军的数千斤粮食。日寇曾经扬言要困死八路军,林凡义则拍着胸脯向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萧华保证:渊子崖就是咱八路军的粮仓,我们的肚皮就是饿得贴到后脊梁了,也要让你们吃饱肚子打鬼子!
当晚,全村百姓聚集到村长家的院子里,看着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乡亲们,林凡义说道:“父老乡亲们,粮食是我们的命根子,可也是八路军的命根子,他们吃饱了,才能和小日本干呀!咱们要保证一粒粮食都不能落到小日本和汉奸手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气愤,越说越昂扬,最后提议立个保证书。于是,林凡义口述,村文书执笔,一封给八路军领导的信很快就写好了:
俺们渊子崖村随时都会遭受灭顶之灾,这些粮食是俺们省出来,希望有朝一日送给部队的。无论多么饥饿,村民谁都不能动一粒粮食,立血书为证!另外渊子崖10岁以下的孩子全躲在老槐树下那间屋的地洞里,俺们大人要是都不在了,你们一定把他们带走,长大了跟着队伍打鬼子,有了他们,俺们渊子崖明天就有盼头了呀![5]
除了幼儿,全村人一一咬破手指摁上了血手印。这就是被称为“抗战血书”的信。随后,这封信连同粮食被埋在一间老屋子里。战后,这封血书被送到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手中,这位驰骋疆场的战将深受感动。
当村民们众志成城、忙着修固工事之际,日伪军也准备再次伸出魔爪,费尽心机要拔掉渊子崖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男女老少齐上阵 鲜血浸染渊子崖
1941年12月20日清晨,一阵急促的枪声打破了渊子崖村的宁静。原来伪军队长见偷袭不成,就想借刀杀人,开枪引起日军注意,再派汉奸谎报渊子崖驻有八路军,从而吸引日军大部队袭击渊子崖。1000多名日伪军沆瀣一气,杀气腾腾地扑向渊子崖村,从西北方向呈扇形包抄而来。放眼望去,开阔的田野里黑压压的一片。丘陵高处,几十挺轻重机枪一字摆开,大炮口徐徐而起,黑洞洞地瞄了过来。
8点多钟,敌人发起攻击。一发发炮弹轰向村庄,接着一颗颗子弹像雨点儿一样密集射向城墙,顿时硝烟弥漫、浓烟滚滚,许多房屋瞬间被夷为平地,不少村民在弹雨中丧生。林凡义甩掉棉袄,抡起大刀,沉着冷静地指挥村民们迅速占据有利地形。
当敌人进入火力圈时,自卫队队员们点燃了五子炮。这是一种长不足1米、直径约20厘米的土炮,用铁钉、石块作炮弹,拥有5个炮核,打一炮再换上一个。炮底火眼一经点燃,炮弹便天女散花式地发射出去。炮虽不大,但能打到200米开外,炮弹落处横扫一片。炮声响后,前边的日军纷纷倒下,后面的见状拔腿就跑。敌人的第一轮进攻被打退了。
很快,狡猾的日寇通过伤兵发现他们并非正规兵器所伤,表明村里没有八路军,便调兵布阵,集中兵力猛攻相对薄弱的村子东北角,妄图以此为突破口攻进村子。林凡义急忙带人增援,板泉区委李秘书也带人赶去助战。村民们冒着弹雨,用门板、石块把缺口堵上。随着炮弹雨点般飞来,不少村民被炸死炸伤,但大家仍以围墙为依托,顽强地与敌人展开搏斗。
10时许,战斗愈演愈烈。敌人的机枪像炒豆子般扫射,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发起冲击,不少村民被子弹击中。9门五子炮一次次地向敌人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怒吼,炮膛都打红了。铁砂子很快用完了,女人们就把铁锅砸成一块块碎块,送到阵地上来;把铁耙子齿一根根掰下来,直接放到炮膛里打……
午后,日寇再次发起强攻。刚垒起的围墙缺口又被摧毁,围墙上的炮楼也被轰倒,林凡义挥动大刀,带领自卫队队员们与日军展开肉搏。缺口越来越大,日军乘虚蜂拥而入。林凡义不得不带领大家撤退。
傍晚时分,日寇源源不断地涌进村里,村民们用镢头、铁锨、菜刀、锄头同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村子里到处都是惨叫声、砍杀声……自卫队队员与村民们一起,用大刀、铁锨、菜刀、锄头在街头巷尾与日寇展开拼死搏斗。有的仅靠一把农具奋力拼杀,有的抡起菜刀砍下敌人头颅;有的夫妻双双同日寇展开肉搏,有的父亲倒下了儿子顶上,有的母女合力上前……日寇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无数条火舌如毒蛇般自北向南窜去,有3条街的房屋被烧个精光,全村883间房屋连成一片火海。
激战一整天,英勇的渊子崖村民用血肉之躯抵御残暴的侵略者,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抗击装备精良的敌人。直到八路军部队赶来增援,这场战斗才结束。
“村自卫战的典范”
渊子崖自卫战,共击毙日军112人、伪军42人,全村有147位村民在战斗中献出生命。为救村民,中共板泉区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和46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第二旅一个尖刀班被日寇包围,仅有一名战士幸存,其余全部战死疆场。
战后不久,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就将这一战事上报中央。正在延安窑洞里批阅文件的毛泽东闻讯后,连声称赞道:“打得好!打得好哇!日本鬼子的武士道精神在我们农民兄弟面前都不灵了!如果全中国人民,都有渊子崖村农民这种不怕死精神,任何侵略者都统统会被打败的!”[6]随后挥毫写下了几个大字:村自卫战的典范。接着,他又写了一篇高度评价渊子崖自卫战的短文,称“抗日战争自卫战,渊子崖是典范!”并发表在《解放日报》上。
一声雷动,群山四应,渊子崖自卫战的英雄事迹很快传扬开来,极大地振奋了人们的抗战热情。1942年春,滨海专署授予渊子崖村“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中华抗日第一村”的名号不胫而走。1944年,沭水县政府在该村北小岭上用紫红色的巨石,建成了一座六角七级的纪念塔,正面碑文是渊子崖自卫战简述,短短数百字,将一场惊心动魄的浴血保卫战呈现在世人眼前。背面雕刻了这场自卫战中战死的242位英烈英名,他们中有上至80多岁的耄耋老人,也有下至10几岁的青葱少年。塔的两侧是陈士榘等人和县参议会的题词,参议会的题词是:“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渊子崖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缅怀他们的功绩,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里专门设计了这一战斗的浮雕;山东博物馆里展出了战斗中民众使用过的大刀、长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还设置专门版面,介绍渊子崖自卫战的战斗经过。
据有关资料显示,渊子崖自卫战的事迹传到日本后,裕仁天皇曾发出长叹:中国平民都如此硬骨头,我们岂能征服中国?当年指挥攻击渊子崖村的日军联队长坂田在晚年撰写回忆录时这样感慨道:“我至今对我的对手感到不可思议……可更让我震惊的是这帮平民!”[7]
注释:
[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卷)》,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56页。
[2]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沂蒙革命纪念馆、临沂大学沂蒙文化研究院:《沂蒙抗日英烈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19页。
[3]高明:《渊子崖壮歌》,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69页。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文物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版,第420页。
[5]铁流:《不畏强敌,一个村的拼死抗战—“渊子崖自卫战”始末》,《春秋》2020年第1期。
[6]铁流:《一个村庄的抗战》,《人民文学》2015年第10期。
[7]林凯歌:《渊子崖保卫战:村自卫战的典范—渊子崖烈士纪念塔碑文敬读》,载《学习时报》2021年11月19日第4版。■
(作者单位:陆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