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山东抗战 > 内容正文

档案里的抗战印记 |(二)砥柱中流 英勇抗战
来源:日照档案   2025-10-17 08:57:50

 

  第二期:砥柱中流  英勇抗战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平型关大捷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迅速开赴抗日前线,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开展对日作战;另一方面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逐步开辟了独当一面的敌后战场。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击毙日军坂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937年9月30日《救亡日报》头版特讯——《第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纪详》

▲忻口、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对日军发动主动攻击。图为八路军占领的涞源插箭岭烽火台

  《论持久战》的发表

  全国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对抗战失去信心者于是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亡国论”。而此后,随着中国军队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以及台儿庄大捷,又有人高唱迅速击败日本的中国“速胜论”。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以《论持久战》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长篇演讲。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的必要性。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

  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等国民党内流行的错误观点,凝聚国内抗日力量,坚定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回应全国人民对抗战前途的关切。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1938年,毛泽东先后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全文5万多字,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深刻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形势,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彻底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和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指明了中国抗战的前途和方向,极大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对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1938年10月,占据广州、武汉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和资源严重不足,被迫放弃速战速决战略,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逐渐转移其主力对付敌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的新阶段。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新阶段全国抗战的基本任务,明确提出今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根据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  1939年11月上旬,晋察冀部队在第一二〇师的配合下进行黄土岭伏击战,击毙日本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图为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的炮兵阵地

  在华北,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晋西南、冀鲁边、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并依托山地进军平原,建立平原根据地,展开一系列的反“扫荡”战役和战斗,进一步打开了华北敌后持久抗战的局面。在华中,新四军在创建苏南、皖中、豫东等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上,各部全面展开,按照“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将华中抗日游击战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华南,当地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创建和发展东江、琼崖、珠江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在东北,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百团大战

  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逐步加大在华北的兵力。1939年春,日军提出了“强化治安和巩固华北”的方针。9月,开始实行“囚笼”政策,依托铁路、公路加强对抗日根据地的割裂与封锁。1940年5月至6月,随着欧洲战局的逆转,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军事、政治和外交攻势。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势作战,史称“百团大战”。

▲1940年8月8日,八路军前方总部发布百团大战《战役行动命令》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伪军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百团大战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主要目标是破袭正太、平汉等铁路干线,拔除铁路两侧的日军据点,并展开反“扫荡”作战。

▲八路军正在破袭部分铁路线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攻克涞源县日军据点后,战士们在长城烽火台上欢呼胜利

  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毙伤日军2万余人,取得辉煌战果,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迫使日军从正面战场抽兵华北,从而对正面战场形成战略支援,遏制国民党内对日妥协暗流,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齐鲁烽火

  七七事变后,中共北方局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山东省委迅速响应号召,广泛发动群众,于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6月,在全省发动了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抗日武装,抗日烽火燃遍齐鲁大地。在国民党主力部队撤出山东,地方武装大部伪化、山东全境沦陷的历史关头,山东党组织更是始终高举抗战大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山东军民在齐鲁大地上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成为全面抗战的中流砥柱。

▲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示意图

  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向山东省委发出指示:“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1938年5月,党中央派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干部50余人赴鲁工作,制订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同时建立了若干块小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派兵去山东”。1938年底至1939年春,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及所属主力大部相继入鲁,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作战,先后取得陆房、梁山、孙祖、杨家横战斗等一系列胜利,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以山东省战工会成立为标志,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式成立。

▲陆房突围战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初到山东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战役性战斗,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图为陆房突击战部分参战部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指导下,日照人民抗日救国热潮高涨,许多地方建立了抗日武装。1937年8月,莒县十字路(今属莒南县)的爱国人士谢辉领导成立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很快发展到200余人。同年12月,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员郭有邻,受中共山东省委指派,由济南回到家乡莒县组建了民众抗敌自卫队。1938年初,莒县吕家崮西村的马骅与马跃崙一起组织起30余人的抗日队伍。

  1938年3月,山东省委决定,以莒县、沂水已建抗日武装为基础,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六大队。1938年8月,鲁东南特委在莒县大店(今属莒南县)成立,统一了鲁东南地区党的领导。 同月,中共莒县县委成立,郭有邻任县委书记兼八路军驻莒办事处主任。12月,中共日照县委在小曲河正式重新建立,后又移驻黄墩、范家楼。在党组织的领导下,1940年3月17日、3月31日,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莒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日照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三庄范家楼中共日照县委活动旧址

  到1940年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发展到1亿多人,八路军、新四军人数发展到50万人左右,同时还有大量的民兵和地方武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逐渐成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主要力量,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