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高苑县还没有我党的组织,社会上层被国民党和封建势力所控制,只有同高苑县毗邻的长山中学有省委建立的党组织。孙健萍由济南返家乡的途中,先去长山中学与党组织的负责人接上关系,迅即回到家乡开展抗日活动。
恰在这时,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学生张孝统(张承先),“民先”队员、北平大学学生刘冠甲组织抗日学生组织联合会(简称“抗联”)。孙健萍作为“抗联”的发起人、领导人,负责开展三区的抗日活动。
孙健萍以三区的元河镇小学为基础,以小学教员、听讲学生为联系发展的基本对象,大力发展“抗联”成员和“民先”队员,积极地通过党的外围组织,为创建党组织作准备。同时,他带领“抗联”成员,还利用农村集市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抗日宣传;以办夜校为名,办起“游击训练班”,学习军事常识;深入到三区区中队,向官兵讲解抗日救国保家乡的道理,争取团结他们抗日。在孙健萍的努力工作下,全县的进步师生、爱国青年,热烈拥护、积极参加“抗联”,三区成了高苑县抗日的发源处、根据地。
1938年8月,孙健萍和“民先”“抗联”成员,进入国民党第十六梯队(高苑县武装)政训处,力图争取力量,掌握武装抗日。孙健萍从积极分子中,秘密发展了本村“民先”队员孙风惠、农民积极分子孙作善入党,并在洼里孙村建立了中共高苑县第一个党小组,孙健萍担任组长。不久,孙健萍又先后发展了郑自修、吴子敬等一批共产党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