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报》创刊初期,由于物质和人员条件的限制,其分工和操作是很简单的。编辑、刻钢板、油印、绘画全由4个人干。当时没有电台、时事新闻靠收音机来收听广播,大部分收听苏联伯力电台的消息。该报印刷的分数约几百份,发放范围是特委所属的各县,即邹平、长桓、东四边、还有博兴等地。
由于形势变化,于1940年春,《群众报》编印地点转移到寿光县葛家口村,由油印改为石印和铅印印刷。《群众报》为三日刊,四开张,每期四版,印刷份数增加到3000份左右。并用“群众出版社”的名义,石印印刷出版了第一批书籍,如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烈士传》及《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等书,这几本书都是32开本,用新闻纸印刷的。
1941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冀鲁边区的《烽火报》社与清河地区的《群众报》社合并为《渤海日报》社,并购进两台铅印四开机,增设了打版机、浇铸机,由铅印印刷出版。
在抗战时期,《群众报》的创刊、编辑、印刷、发行工作全都是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进行的。当时要一面印书印报进行生产,一面还要应付敌人的疯狂扫荡。报社的少数同志配备枪支,其它的每人两颗手榴弹,作为自卫武器。当敌人进行大扫荡的时候,就要同群众一样,坚壁清野,把器材、设备、粮食等埋藏起来,进行反扫荡。1943年初冬,日寇扫荡时,报社受了很大损失,人员牺牲、被俘、失踪者20多人,排字员马隆基(共产党员)在反扫荡中牺牲时仅16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