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江苏抗战 > 内容正文

淞沪八一三:先发制敌
来源: 民国大校场 文/孺子牛    2020-05-30 11:15:38

  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企图日益暴露。国民政府统帅部不得不面对现实:确认现在已不再是谈论对日是战是和的时候,而是面临着必须打以及怎样打的抉择。

  第五军第二十一旅士兵在“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决心书上签名

  1937年7月11日至8月12日,在南京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公馆内,举行了国民政府军事长官联席会议,研究抗日战略军事部署。中共领袖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与会,国共将领达成了初步共识,决定要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在对日作战中最大限度发挥出抵抗力。

  当时,原西北军将领宋哲元及其29军控制着北方平津一带对日前哨地区。七七事变之初,宋还在幻想不扩大战事,保住自己的地盘。他要求中央军支援部队停留在保定,不许再北进,这使南京政府感到鞭长莫及,在北方组织抗战力不从心。

  日本关东军利用与宋哲元的假谈判得到缓兵之机,如蝼蚁般蜂拥入关,29军抵抗不了日军的大规模进攻,虽有官兵们拼死战斗,平津仍然很快失守。

  有鉴于此,南京政府只能设法在江南谋划抗战大计。

  中国统帅部认为:华北是一大平原,有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及大兵团活动,并距日方东北补给基地较近。附近又有冀东等地伪组织活动,形势于我不利。如全面开战,我方应充分利用在淞沪间已经修好的国防工事,在此投入重兵用以牵制敌人兵力,保卫首都南京。同时还可能使日军触犯列强在华利益引起国际干预。一旦上海开战,应争取迅速歼灭上海日本驻军,封锁海洋。如战事不利,则可退守苏福国防线打持久战,借以待机请列强调停战事,阻止日军侵略。

  根据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的中日《淞沪停战协定》,当时上海驻有日本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

  1930年代的上海

  1937年7月华北开战时,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正在台湾指挥演习,闻讯后他即赶赴上海召集“特别警备会议”,为与陆军抢夺侵华头功,命令准备开战。7月16日,长谷川清向海军军令部提出:“为制中国于死命,须以控制上海、南京为最要着”。但奇怪的是,东京方面对他的建议一直没有回复。

  原来,对于中国的东南地区,日本虽垂涎已久,但由于当时战事集中在华北,初开战之时,日方并无在上海作战的计划,他们只不过设想到必要时在上海及青岛等地派兵保护日侨。而中国方面在长江三角地区抗日的战略设计却由来已久,自1931年起,开始在这一地区构筑国防战备设施。特别是一二八事变以后,国民政府意识到日军如再由上海入侵,将轻易威胁国都南京,故对宁沪杭腹地的防御计划更为重视。经数年努力,到1937年,三道钢筋混凝土的国防作战工事——沪杭线、苏福线与锡澄线基本完成。

  同时,张治中将军向蒋介石建议,划分全国为若干防区,以宁沪为核心着手准备抗日工作。蒋介石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京沪警备区司令(八一三后改为第三战区,冯玉祥、顾祝同任正、副司令)。张治中上任后,在陆军军官学校内设立了一个“高级教官室”,专门主持制订“京沪分区”防御计划及实施,后迁往苏州留园办公,改名为“军校野营办事处”,陆续对沪宁间各重要地区进行具体调查,对防御作战的各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还举办大规模军事演习,模拟阻击日军登陆作战。

  按照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方要挟中方在上海只能驻扎一个保安团的兵力。为防备不测,张治中提议派出一个加强旅,伪装成保安队进驻上海虹桥机场地区,建议得以实施。在斗智斗勇方面,日方先输了一局。

  上海市保安总团淞沪抗战战斗详报

  8月9日,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与一等水兵斋藤兴藏挑起事端,驾车冲击虹桥机场,被我保安队当场击毙。“虹桥机场事件”遂成为八一三事变的导火索。此后,日军“司令长官决心增强海军兵力,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部队进入上海”。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的兵力从原来的3000余人猛增为1.2万余人,从长江开入黄浦江的日舰亦达29艘,而东京方面也“在10日的阁议上……答应准备派遣陆军部队”。日方利用外交谈判拖延时间,从日本及东北抽调了3个师团的陆军火速赶运上海。

  “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立即决定了开战措施与大战计划。8月11日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张司令官治中率87、88师于今晚向预定之围攻线挺进,准备对淞沪围攻。”8月13日上午9时许,德式装备的中国主力军奉命对虹口日军发起攻势,揭开了淞沪百日大战的序幕,打响了反击日本侵略的正义之战。

  张治中将军下达总攻击部署

  当日深夜,蒋介石下令张治中率部发动总攻击,以实现“赶敌下海,封锁海岸,拒敌登陆”的作战计划。同时,中国统帅部决定将第56师、57师等正在北上的主力部队调头南下,令各地中国军队源源不断开赴上海战场。张治中所率领的参加过一二八战役的部队士气高昂,进入南翔指挥所的士兵们甚至拒绝下车,要求径直开赴前线参战。而张将军更是身穿笔挺的三星上将制服赶往视察,他说“将军若在战场阵亡,敌军官兵看到,都要敬礼保护,准许尸体运回,所以穿戴要整齐”。指挥官如此视死如归,官兵们士气爆棚!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天赋之自卫权”。

  淞沪战场炮火连天陷入苦战,日本守军凭据坚固工事拼命抵抗,中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冲锋,但因缺少重武器,始终无法攻下虹口据点,而日本援军则陆续到达增援。

  陆军装甲兵团战车防御炮营参加淞沪会战情况报告

  第九集团军淞沪会战战斗经过

  18日,蒋介石派陈诚、熊式辉赴沪视察战况,20日返回南京。陈诚向蒋汇报:“敌对南口势所必攻,同时亦为我所必守,是则华北战事扩大已无可避免。倘敌如在华北得势,必将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扑武汉。于我不利,不如扩大淞沪战事,诱敌至淞沪作战,以达成二十五年所预定之战略。”蒋回答:“打!打!一定打!”陈诚又说:“若打,须向上海增兵。”蒋即派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赴沪增援。至此,淞沪大战再次升级。

  影星徐来、陈燕燕慰问四行仓库守军

  1937年8月20日,淞沪会战情况图

  战役最后,中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由主动变为被动,在坚守上海3个月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杀伤后,中国军队撤出了上海。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观上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军力都比不过日方,暂时的局部失败在所难免。从具体战役指挥上看,在如此狭窄的三角水网地带,中国方面共计投入了70万重兵与陆续抵达的30万日军开展拼消耗的阵地战,导致主力部队遭受巨大损失,这是战役指挥的重大失误。

  日军占领上海

  由于上海不断“扩大作战”的需要,日本从本土、台湾、朝鲜、中国东北抽调了大批援军参战,最后从华北战场也抽出了主力部队。据档案记载:在11月上海战事结束时,日本在华北战场总兵力为7个师团,而在上海已多达9个师团,淞沪已经成为中日主战场。侵华日军主力由此被中国人牵往华中,解除了中国历史上外族入侵往往由北方南压,使守军后退无路,最后只有蹈海而亡的致命威胁。此后,日本侵略者一步步溯江而上,由东向西仰攻,从平原到山区,越打越疲,落入了中国全民族持久抗战的汪洋大海。不论中方在战前是否就有这种明确的设计,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呈现在后人面前。

  国民政府发动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战术上是以积极的攻势清除日军驻沪部队,封锁海岸,保卫首都安全;在战略上也有吸引华北日军分兵南下的意图并在客观上得以实现。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了,但粉碎了日本“三月灭华”的企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显示了国共二次合作后举国团结一致御侮的强大力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