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上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围歼奉命北移途中的新四军军部及所率部队,造成新四军部队的重大损失。1月25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陈毅任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委。全军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第一师由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委,在苏中地区活动;第二师由张云逸兼任师长,郑位三任政委,在淮南地区活动;第三师由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在苏北地区活动;第四师由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在淮北地区活动;第六师由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在苏南地区活动。第五师和第七师分别在鄂豫边区和皖江地区活动。5月20日,中原局和东南局在盐城合并,改称华中局,刘少奇、饶漱石任正、副书记,统一领导大江南北华中敌后的抗日斗争。
随着华中党政军机关移驻苏北和新四军成为华中抗战的主要力量,日伪军对新四军的军事进攻进入空前残酷的时期。1941年至1943年,日伪军对江苏各抗日根据地由季候性“扫荡”发展为驻扎“清剿”,再发展为分期分区“清乡”,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江苏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挫败了日伪军的军事进攻。
1941年春,日军乘蒋介石“围剿”新四军之机,对苏南、苏中和皖东等地进行大“扫荡”。1月前后,日军纠集7000余兵力,“扫荡”丹北、茅山等地。新四军连续作战20余次后转移到太(太湖)、滆(滆湖)地区开辟新区,留一部坚持原地斗争,从而挫败了敌人的企图。日军为了扶持汪伪政权,使其占据苏南地盘,更加疯狂进攻新四军,由对点线的“扫荡”发展为大量增设据点进行“驻剿”,据点多达300余处。新四军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避强打弱,伏击和袭扰日军,在镇江宝堰、江阴桐岐、太湖李山等战斗中,每次歼敌数十人至数百人。战斗中,新四军也遭受了重大牺牲。11月28日,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在溧阳塘马村遭日伪军3000多人袭击,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等率领部队英勇阻击,在掩护党政机关1000多人安全转移后,罗、廖等27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1941年1月,日伪军3000余人“扫荡”苏中黄桥以东地区,接应国民党李长江部投降。2月18日,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发起讨李战役,一度攻克泰州城,俘伪军3000余人,打乱了日军的计划。7月,日军调集1.7万余兵力,分头从东台、兴化、射阳、陈家港等地四路合击盐城,妄图一举围歼华中党政军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三师在盐城外围阻击和杀伤来犯日伪军后,掩护党政军领导机关迅速转移至敌之侧翼,利用河网港汊的复杂地形牵制敌人。战斗中,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师生在北秦庄遭敌人偷袭,损失严重。新四军第一师配合盐(盐城)、阜(阜宁)反“扫荡”,在敌后路发起猛烈攻势,连克天星桥、孤山、季家市、加力、古溪等日伪军重要据点,破坏交通线,围困泰兴城,日伪军被迫抽兵南调。新四军第三师乘机在北线实施反击,收复阜宁、东沟等城镇。8月9日,新四军第一师和第三师兵分五路反攻盐城,相继收复湖垛、上冈和裕华等地。日军北进计划落空后,8月13日,以1万余兵力对苏中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苏中军民分散游击,勇歼日伪军,先后作战20余次,予敌以沉重打击。9月上旬,日伪军对苏北、苏中的大“扫荡”以失败告终。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反“扫荡”斗争中,新四军各部共毙伤俘日伪军3000余人,600多名伪军反正,击毁击伤汽艇30余艘,缴获步枪3324支。新四军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反“扫荡”斗争,获得了在平原水网地区对日伪军作战的经验,增强了坚持敌后抗战的信心。
1942年,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因兵力不足,更多地收编和利用伪军,采用“以战养战”“以华治华”的政策,加紧对根据地进行掠夺。在苏中地区,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和2万多伪军向根据地军民接连不断地发起“扫荡”和“清剿”。6月至11月,日军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增设据点,驻扎兵力,构筑层层封锁线,对苏中根据地第四、第三、第一分区进行分区“清剿”。苏中军民采用分散游击与敌纠缠的方针,运用麻雀战、阻击战等战术,不断袭扰杀伤敌人。8月9日,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主力发动石港攻坚战,生俘伪军官兵500余人。
11月中旬,日伪军7000多人向淮北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及时跳出敌人合击圈,以地方武装为主就地坚持。地方党组织带领群众坚壁清野,破坏交通,使敌人合击青阳、半城、双沟、洋河等地的行动均告扑空。12月10日,日伪军分三路合击新四军第九旅二十六团驻地朱家岗等地。二十六团指战员依托交通沟及村落,沉着应战,与日伪军展开了10余次白刃战,共毙伤敌280余人。12日,新四军第十一旅四营袭击马公店据点,火烧炮楼,毙伤伪军80余人。敌人在连遭打击之后,被迫于12月15日从青阳、马公店、金锁镇等中心据点撤退。第四师主力分路追击敌人,直逼泗县城下。至此,淮北抗日军民在33天反“扫荡”中共进行大小战斗37次,终于粉碎了日伪军对淮北根据地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扫荡”。
日伪军在“扫荡”淮北根据地的同时,调集8000余兵力,发动了对淮海根据地的大“扫荡”。1942年11月15日,日伪军分九路合击小胡庄、张圩子,企图消灭淮海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及时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新四军主力及地方武装和民兵采取避敌锋芒、分散游击的战术,在其侧背和途中不断阻击消耗敌人,使其合击计划落空。11月28日,日军再次大出动,采用堡垒政策,在几条主要交通干线上增设18个大据点,将淮海区分割成若干小块,再分区“清剿”。12月至次年1月,淮海区军民发动两次交通破击战,破坏敌人交通干线。各主力部队也连连出击,挫败了日伪大“扫荡”的计划。
1942年12月,日伪军集结1万多兵力,向湖西抗日根据地发起大“扫荡”。敌人采取拉网、篦梳和铁壁合围等战术,一步步“蚕食”根据地。湖西抗日军民多路突围,利用敌人不敢夜战的弱点袭扰敌人。湖西专署专员李贞乾及专署的40多名干部战士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的形势下,兵力不足、资源匮乏的矛盾日趋暴露。华中日军已不能随心所欲发动大规模“扫荡”,于是改用“蚕食”的方式,以达到扩大占领和掠夺资源的目的。2月17日,日伪军2万余兵力向盐阜根据地发起春季大“扫荡”。新四军第三师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反“扫荡”斗争。淮海、苏中、淮南、淮北各根据地军民纷纷发动有力攻势,策应盐阜反“扫荡”斗争。日军在被动挨打、一无所获的情况下,被迫收兵。反“扫荡”期间,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彭雄、第八旅旅长田守尧等一行50余人奉命赴延安学习。3月17日当他们乘坐的帆船行至连云港附近小沙东海域时,遭到日海军巡逻艇的袭击。新四军指战员用手榴弹和短枪与敌展开激战,多次打退敌艇的进攻,彭、田等16人壮烈牺牲。3月18日,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在淮阴以北刘老庄遭到日伪军1000余人的包围。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等82名指战员奋勇还击,在毙伤日伪军170余人后全部壮烈殉国。
1943年11月,为策应沂蒙山区和渤海平原区的反“扫荡”斗争,滨海军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攻打赣榆县城赣马镇。八路军教导二旅采取里应外合的作战方案,顺利攻下赣马镇。战后,日军发起报复性“扫荡”,奔袭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马家旦头村,中共滨海区委书记、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不幸牺牲。
苏南是日伪统治的心脏地区,1941年7月至1943年底,日伪军相继对苏常太、澄锡虞、澄武锡、淞沪、太滆、丹北和茅山等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清乡”,企图以军事“清剿”、政治伪化、经济掠夺、思想奴化相结合的手段,摧毁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日伪军1.5万余人首先对苏常太地区“清乡”。日伪军以铁路、公路、河道为依托,构筑竹篱笆、铁丝网,在封锁线内所有市镇建立据点,在进出口处设立警察检问所。日伪军在完成分割占领后,对抗日根据地不分昼夜地进行梳篦式“清剿”,再由“清乡”警察、特工进行挨户搜索捕捉,并编组保甲、清查户口。由于缺乏反“清乡”的准备和经验,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最初仍采取以往反“扫荡”的作战方针,采取内线坚持,以求在军事上打破日伪的“清乡”行动,但因敌我力量十分悬殊,苏常太军民对日伪据点的屡次攻击均告失利。十八旅奉命转移到苏中根据地开辟江(江都)、高(高邮)、宝(宝应)地区。8月中下旬,日伪军开始把兵力转向澄锡虞地区。新四军第六师师部和苏南区党委及时吸取苏常太反“清乡”的经验教训,根据华中局和军部关于以分区转移对付敌分区“清乡”的指示,有计划地撤退地方干部,布置了地下党工作。
1943年4月,日伪军调集1.5万兵力及大批特工人员对苏中四分区进行“清乡”,其兵力密集程度是罕见的,手段和苏南“清乡”基本相同。苏中区党委从组织、军事和物资等方面部署了反“清乡”的各项准备工作。3月底至5月初,日伪军接连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清剿”。通、如、海、启境内各据点日伪军倾巢出动,向根据地的中心区分进合击,反复搜索,企图寻歼抗日武装和党政机关。新四军主力跳到“清乡”区以外或边缘地区,寻找战机狠狠打击敌人,地方武装则隐蔽在群众之中,袭扰日伪人员。在4、5两个月间,抗日军民发起主要战斗50多次,毙日伪军385名,俘虏370多名,平毁碉堡43座,打破了日伪军的军事“清剿”。军事“清剿”未达目的,日军开始修建竹篱笆进行分割封锁。苏中四分区军民发起全线大破击,锯电杆、割电线、挖公路、烧篱笆。敌人苦心经营的绵延100多公里的竹篱笆化为灰烬。五六月间,日伪转入政治“清乡”阶段,强制清查户口,编组保甲。“清乡”区的党组织带领群众既斗勇、又斗智,身份公开的党员和干部及时转移,区队、基干民兵则不断打击编组保甲的日伪人员和内奸。日伪在连连受挫的形势下,又于10月以后相继对苏中第四分区进行延期“清乡”和高度“清乡”,由日军直接出马,组成小股机动部队,轮番搜索,大肆烧杀抢掠,大批共产党员、干部及群众积极分子被捕、被杀。面对日伪的血腥屠杀,苏中抗日军民顽强坚持原地斗争,实施反击。10月31日,粟裕亲自部署指挥了强攻丰利镇的战斗,共歼日伪军近千人。据1943年4月至12月的统计,苏中四分区军民在反“清乡”战斗中共作战2100余次,毙伤、镇压日伪军和“清乡”人员2400多人。1944年以后,日伪“清乡”已成强弩之末,抗日军民乘胜反击,拔除据点,恢复阵地,彻底粉碎了日伪的“清乡”。
在日伪“清乡”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多次对江苏各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江苏抗日军民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和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反磨擦斗争,挫败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进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