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江苏抗战 > 内容正文

扬州档之抗战系列(三)|抗日义勇团 驰骋水乡打日寇
来源:扬州档案   2025-10-21 15:25:09

  1937年12月14日,日寇攻占扬州城。一支仅有几十人的抗日队伍悄然出现在邵(伯)高(邮)湖西地区,他们夜袭扬州西郊日军飞机场、邵伯湖里设伏截击敌人运输船;他们三番浴血大战公道桥、摸进扬州城里镇压汉奸走狗……短短一年多时间,这支队伍就迅速扩军至3000多人,成为一支威震湖西地区的民间抗日武装。这支队伍名叫抗日义勇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陈团”,队伍的统帅叫陈文,是一个神勇的抗日英雄。

  成立抗日义勇团  奇袭日军飞机场威名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陈文托人把老母和妻小送到远在四川的朋友家里,变卖家产,购买武器,招募旧部和游兵散勇,很快便组成了一支30多人的队伍。

  镇江沦陷前,陈文带领部队渡江北上,来到位于高邮湖西岸的送驾桥。为寻找有利地形打击日寇,陈文率部移至位于邵伯湖西岸的公道桥。

  1937年12月,陈文在公道桥镇北郊的关帝庙宣布成立抗日义勇团,首战目标定在了扬州西郊日军飞机场。日军侵占扬州城后,修复了原国民党空军设在城西郊蜀冈下的机场,对扬州以北大运河沿线的城镇乡村狂轰滥炸,无辜百姓死伤惨重。抗日义勇团将士们决心炸掉日军机场,为遭难的乡亲们报仇。

  1938年2月5日上午,陈文召集作战会议,研究袭击机场方案。傍晚,他亲率两个连于午夜时分赶到机场外围。陈文命令一连,在蜀冈高坡上架起两挺机枪作为掩护。其他战士则借着夜幕,剪断铁丝网,潜入机场。尖刀班迅速摸掉日军岗哨,击灭岗楼上的探照灯。陈文随即下达“攻击”命令,信号兵打亮手电筒,向空中挥动三圈,发出信号。战士们用铁扳子拧开油库里的汽油桶,倾倒在地,再将蘸着汽油的火把和手榴弹一齐朝油库和飞机扔去。顿时,机场上火光冲天,炸声如雷。

  这场战斗,仅用一个多小时就胜利结束,共炸毁日机4架,击毙日军7人,缴获枪支10多支和一批子弹、手榴弹,还有罐头饼干、棉被、军大衣等大批物资。

奇袭日军机场  庞现青 绘

  公道桥连战连捷  狠狠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

  扬州西郊机场遭到袭击后,驻扬州的日军旅团长小川恼羞成怒,决计消灭陈团。日军通过奸细探明义勇团驻扎在公道桥,遂于1938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日的深夜,出动日军80多名,在汉奸带领下,直扑公道桥,妄图在拂晓时分人们正在睡梦之中,捣毁陈文团部。

  早在日军“扫荡”的前两天,陈文就通过扬州城里的“眼线”得到了情报。于是,他提前让士兵逐户动员居民撤出公道桥,尔后率部队埋伏在镇子周围,给敌人留下了一座空镇。

  农历正月二十八清晨,连夜奔袭几十里的日军出现了,用机枪扫射开路,并没有见到抗日义勇团踪影。便径直来到镇北头,砸开关帝庙和木材行大门,生火做饭,安营驻扎下来。后半夜,陈文亲率3个连的战士潜入镇里,一部分兵力占领十字街口房顶,其他人直扑日军临时兵营。日军仓促应战,只得且战且向镇外撤退,守候在街道两旁屋顶上的义勇团战士,纷纷甩出手榴弹。激战中,陈文被子弹击中,但仍然忍着剧痛,继续战斗,带领义勇军一直将日军赶过大桥。气急败坏的日军回过神来,重整队伍,以机枪和掷弹筒开路,重又向镇里扑来,但被义勇军密集的火力压制住,无法前进一步。

  抗日义勇团公道桥首战告捷。这一仗共缴获日军重机枪一挺,步枪20余支、手榴弹60多枚,击毙击伤日军30余人。

  此后,日军又连接两次从扬州城里出动重兵进攻公道桥。陈文又带领抗日义勇团的将士们连续两次将日军打出公道桥。陈文抗日义勇团三战公道桥屡获大捷,威名远扬。

  抗日义勇团从1938年6月起,相继进行了瓦窑铺、方巷、南小街、扬(州)天(长)公路、凤凰桥、巷子口、盘古山、扬(州)邵(伯)公路、昭关坝等100多场战斗,狠狠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有力策应了大运河东岸中国军队的阻击作战,推迟了高邮和宝应等运河沿线城镇的沦陷。

  到1939年春,抗日义勇团已有将士3000余人。部队编成3个分团和7个直属大队,分别驻扎在天长、高邮、仪征和扬州近郊,开辟了方圆几百里的广阔抗日游击区。

  积极向党靠拢  在湖西建立第一个党支部

  在抗日洪流中,陈文的思想逐步向中国共产党靠拢。1939年春,陈文委派团部参事邱剑鸣前往江都县吴家桥(今江都区吴桥镇),诚邀新四军派人来整肃部队。中共苏北工委研究后认为,这支部队可作为团结和争取的对象,便派工委组织委员吕镇中和干部陈淦一同前往抗日义勇团工作。

  在陈文的大力支持下,很快200多人的教导大队便在塔儿集(今金湖县闵塔镇)的一座大庙里办起来,学习的课本是《论持久战》等,唱的是革命歌曲。政治教育课主要是向学员灌输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宣传马列主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员们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抗日义勇团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教导大队的开办,涌现出了一批决心跟共产党走的积极分子,经过认真培养和考察,先后秘密发展了10多名秘密党员。1939年7月,经中共苏北工委批准,成立陈文部队中共秘密党支部,形成了改造抗日义勇团的核心力量,这是中共在高邮湖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喋血高邮湖畔  81年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就在抗日义勇团与日伪军血战苦斗之时,国民党却决定调兵围剿这支队伍,并成立了“歼陈”指挥部,制定围剿计划,部署了一万多兵力,还在邵伯湖和高邮湖里部署了几十条铁板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1939年8月7日清晨,国民党军队分为水陆两路进剿驻扎在塔儿集的抗日义勇团团部。当时塔儿集一带只有抗日义勇团的教导大队及一些后勤单位,兵力不足500人。韩德勤便借着这个大好时机,发动突然进攻。陈文率队突围失败遭擒,抗日义勇团溃散。

  韩德勤对陈文好生款待,劝其早日归顺。然而,陈文取笔沾墨疾书9个大字:“我陈文抗日何罪之有?”他拒不投降,也不交出中共党员名单。

  韩德勤恼羞成怒,在蒋坝(今属盱眙)秘密杀害陈文。韩德勤为掩盖自己的血腥罪行,放出消息称:“被俘匪首陈文,夜间借小解之故逃跑,被卫兵击毙。”

  长期以来,由于国民党的污名化宣传,使得陈文的历史功绩没有得到正确评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地方党史、革命斗争史工作的深入开展,澄清了历史事实真相,推掉了强加于陈文身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和莫须有的罪名,使陈文的英名逐渐为大众所知。2020年6月,安徽省政府追认陈文为革命烈士。

  扬州人民同样没有忘记抗日义勇团将士们在扬州的土地上打击日寇的光辉业绩。1985年5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中共扬州市委党史办公室主持召开了来自江苏、安徽两省11个市县区党史和政协部门专家参加的“陈文史料讨论座谈会”。经过合作研讨、共同论证,得出了“陈文是抗日英烈”“抗日义勇团是一支自发的民众抗日武装”的公正结论。

  1996年,邗江区公道镇人民为纪念陈文这位抗日英雄,修建革命烈士墓园,竖立起高大纪念碑。如今,在扬州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里,展示着陈文的图片和抗日义勇团的介绍。

  档案一

陈文个人照

  这是1938年摄于高邮庐山照相馆的一张照片。陈文,字焕章。1902年生于安徽省郎溪县毕桥镇一个富裕的家庭。抗战全面爆发后,陈文组织成立抗日义勇团。两年间,他在中共党组织和新四军的指导、帮助下,率领抗日义勇团纵横驰骋在高邮湖畔,与日伪军作战百余次,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用生命谱写了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抗战传奇。

  档案二

公道桥镇关帝庙旧影

  1937年12月下旬的一天,陈文在公道桥镇北郊的关帝庙召开誓师大会,宣布成立“抗日义勇团”,并自任团长。誓师会上,红旗招展,枪刺闪烁,群情激奋,抗日救国的口号此起彼伏。抗日义勇团时设3个连,士兵140多人,成为扬州地区第一支民间抗日武装。

  档案三

公道桥今昔对比照片

  陈文带领的抗日义勇团曾在公道桥三战日军。

  公道桥是一座最早建于宋代的木制大桥,自古就是当地水陆交通要冲,现在仍然是扬州邗江区、仪征市以及高邮市来往交通的必经之路。桥头树立着一块碑,讲述着这座桥的历史。为何镇因桥名?历史上有不少传说,最为流行并被当地人民接受的说法是:这座桥曾被称为僧道桥、僧渡桥,据说是一位僧人通过摇船摆渡赚钱修建的桥。后人为颂扬这位僧人一心为“公”、方便百姓的“道德”之举,将桥命名为“公道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