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浙江抗战 > 内容正文

救济之责 不容旁贷 ——抗战时期,浙江江山县收容难民二三事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周 煌   2025-08-15 15:01:08

  1937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他们的野蛮行径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1937年,全县收容难民803人;1938年,收容难民1914人,其中1048人转往他处……1941年,收容难民人数达5439人。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失利后,日军占领杭嘉湖地区,大肆烧杀抢掠。由于江山县(今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因此成为难民逃难的主要目的地和中转地之一。面对难民的涌入,江山县随即成立“江山难民救济支会”(1939年6月改称“江山县赈济会”),由县长丁琮担任主任委员。最初,支会在江山火车站旁设临时收容所,为过境难民提供食宿、赠送药品、指示路径、代写书信等。同时,根据他们意愿,或暂时收容,或发给相应路费遣送。随着难民人数增多,支会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制订《难民管理配置办事手续》《训练难民实施办法》《难民医疗办法》《积极救济难民实施方案》《加强实施督促难民生产自给暂行办法》等。其中,为保障难民儿童的教育,支会根据年龄将他们送入不同年级学习,给养费由各收容所发给,学杂费、书本费全免。每学期结束,支会还给学习成绩前三名的难童一定的奖励。

《江山难民救济委员会难民受理配置及办事手续》(部分)及发给难民衣裤的领据 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藏

  1938年3月,江山县正式设立收容所,地点设在城北周氏祠堂,主要收容来自金华的难民。7月,为减轻县城收容压力,支会又在各乡镇设立24个难民收容所,分批把他们疏散到各乡镇,编入保甲,由乡镇管理员和难民代表共同进行管理。从长远考虑,支会决定筹办难民纺织部与难民垦植场。难民纺织部不仅解决了女性难民的生计问题,还为前线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支援。该部最初设立在县城内,后为躲避空袭迁至乡村。支会为她们购置纺织机54架,并请来纺织人员专门教授工艺。后经多方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又添购了纺纱机。此外,由于难民中有人擅长种茶、制茶技艺,支会便把他们组织起来,在县城南郊的操场岗建立难民垦植场,并成立茶叶产销合作社。1938年5月,种植茶苗6万株。至1940年,成功制出绿茶3000多斤。经茶商评估,该茶品质上乘,最终卖到8法币1斤。同时,垦植场还组织其他有劳动能力的难民种植蓖麻20亩、白术2亩、各种杂粮20亩、柚树3000株。纺织部和垦植场的收益有效减轻了支会救济经费压力。

  为解决战时县内军需物资和民间物资运力供不应求问题,1938年12月,支会购置人力运货车40辆,在各收容所中选出40名年轻力壮的难民,成立手车独立分队。分队共4个班,每班10人。队员们完成运输任务后,再根据路程远近发给相应工资。

  组织民众参与募捐

  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江山各界尽最大努力接收、救助难民,充分体现了我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以抗战胜利为要,全力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

  1937年8月,江山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11月,后援会成员进行调整,由县长丁琮兼任主任委员,中共地下党员徐莲溪、朱曜西等任委员,日常事务由徐莲溪主持。后援会除成立宣传队,传递抗日救亡信息,唤醒民众爱国意识外,还通过组建各种救亡团体,承担募捐物资、组织训练、生产支援等后勤工作,救助了大批从沦陷区逃来的难民。当时,中共地下党员毛鹏仙夫妇利用在县城私立志澄中学的旧址,投入500多法币,购买床铺、板桌、炊事用具,收留难民。

  在我党的大力宣传下,当地民众积极参与募捐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画家郑仁山、开明绅士毛云鹏等更是带头捐款捐物,支持难民救济工作。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后,萧山一带的难民逃至江山。其中,有30多人蜗居在县城道姑寺弄的民房内。当时,天寒地冻,难民们缺衣少食。大吉昌布店老板徐秀文得知后,立即安排店员紧急加工10多条棉被、30多件棉衣送至文溪镇公所,由镇公所分发给这些难民。

  江山县各商会还多次组织义卖公演,用于充实难民救济经费。县商会主席汪民立在致县政府的报告中写道:“江山地处后方,较为安宁,省令设立收容所,籍资救济。然开办未几,人数已达四百丁。此战区日扩,难民必定随之日增,储款无多,给养浩大。言念及此,五内俱热。职会等为地方民众团体,救济之责,不容旁贷。”1938年4月,江山县商会申请成立救济难民游艺会,在城区文庙多次组织开展演出活动。首次游艺会连续演出10天,节目以戏剧为主,穿插抗日宣传的内容。筹得钱款均交支会用于救济难民。与此同时,清湖镇商会、贺村乡商会等也纷纷组织开展该活动,为救助难民筹集善款。

  据统计,从1937年11月至1941年10月,江山县共支出难民救济经费13.5万法币。除县政府筹措了部分资金外,当地各界和民众捐募达7万多法币,占总支出的一半以上。

  抗战时期,在我党的领导下,江山县救济了大量难民,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计。这不仅稳定了民心及社会秩序,还促进了当地生产,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7月25日 总第4319期 第三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