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浙江抗战 > 内容正文

爱国实业家的“抗战日记” 再现日军侵占永康真实历史 描述本地企业家的抗战经历
来源:金华新闻网 记者:赵银峤   2018-03-26 09:45:57

  “前段时间,你们对一本‘沦陷日记’的报道,让不少人了解了永康民间的抗战历史(5月21日三版曾报道)。我这里也有一本日记,对永康抗日战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昨天,永康市江南街道下园朱村的读者徐杲联系到本报,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年代久远的“抗战日记”。

  尘封多年的抗战日记

  “日记的主人叫胡钦海,是民国时期永康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这本日记从永康抗战前夕的局势开始,一直记录到抗战胜利之后。”徐杲告诉记者。

  退休前,徐杲曾担任过永康市政协常委、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一直从事文史研究工作。2006年的一天,当时与徐杲同为政协常委的胡千里上门拜访,希望徐杲能帮助自己出一本书,介绍自己的爷爷胡钦海。徐杲一口答应下来。

  “有关胡钦海的资料有很多,我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了这本‘抗战日记’。”徐杲说,这本日记不仅反映了民国时期永康民营企业的情况,也还原了日军侵犯永康的真实历史。

  日记本长15厘米、宽12厘米,共200多页,封面上印有“民国二十九年国民日记”字样,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日记本上的字多用钢笔书写,字迹工整清晰。

  为了考证日记的真实性,徐杲花了很长时间翻找永康抗战史料,发现日记提及的事件时间、过程都与史料吻合,而且日记本还有一些内容是史料中没有记载的。“这上面除了日记,还有胡钦海企业的账目信息,以及一些书信的原稿”。

  抗战时期的永康

  翻看胡钦海的日记,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救国爱民之心,也能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给永康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群众所产生的恐惧和无助。日记的大量篇幅都记录了当时日军侵犯永康的情景。

  “此次浙东战事起于四月十五日,吾永邻各县城廂均被敌机轰炸。闻兰溪、永康二县城廂房屋,因原来建筑连接、街道狭小,竟被焚烧达全数二分之一左右,损失之大不可数计……”这篇是1942年日军发动浙赣战役前,对金华地区战前状况的记录。

  “兹因时局紧张,前存小坊桐油,请即日来坊领取,以免损失,千万勿误。否则小坊实难负责保管,并望厚谅是幸……”徐杲介绍,这是日军地面部队进入永康前,胡钦海给桐油加工户发出的通知。通知发出第5天,也就是1942年5月22日,日军攻占了永康县城。

  当时的情景在胡钦海子女的回忆录中也有写到:“1942年,八字墙被日军占领,年底要父亲出来当维持会长。父亲不肯当汉奸,连夜和母亲逃离敌占区。”从那以后,胡钦海的日记也暂时中断。

  后人深受爱国教育

  “我们胜利了!世界和平实现了!十四年来之东北问题,八年来之中日问题,四年来之太平洋大战终告结束。和平之钟传遍全球,凡我黄帝子孙,该何等兴奋,如何欣慰!”抗战胜利后,胡钦海回到永康,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同时,他还准备立即恢复生产,继续下定以实业救国的决心。

  在这期间,胡钦海还做了一件事。据徐杲介绍,胡钦海回永后,日军驻八字墙分队刚刚撤离。胡钦海来到日军驻地,用照相机拍下了一组日军营房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胡钦海记录的抗战日记以及胡钦海的事迹一直影响着后人。胡千里说,看到爷爷的经历,仿佛置身那个时代,让人更懂得以史为鉴、鉴往知来。

  此外,记者也收集了胡钦海的一些生平事迹。胡钦海出生于1889年,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生前所从事的事业,涉及金华、兰溪、武义、永康以及台州、宁波等地,先后开设了柴炭、染料、农药、火腿、植桐、榨油、职业技术学校等厂校企业十二家,是永康民营企业的重要先驱者。新中国成立以后,胡钦海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其所办企业是金华地区最早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之一,在当时受到了政府表彰。他本人于1952年因病去世,享年64岁。 (记者 赵银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