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麻埠和流波已沉睡在响洪甸水库里
合肥有许多老同志曾在抗战时期成立的省立安徽学院求学,在抗战时期的安徽临时省会“立煌三镇”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王俊凯先生是1943年入学的,记得学校位于立煌县古碑冲黄家集,那里距离县城约25华里,三面环山,比较偏僻。他经常在节假日时和同学们结伴去“立煌三镇”玩耍。
所谓“立煌三镇”即金家寨镇、麻埠镇和流波镇。
据说立煌县和中山县是民国时期仅有的两个以人名命名的县,其中,立煌即咱们合肥老乡卫立煌将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先后侵占了安庆、芜湖、合肥等地,安徽省会先是迁往六安。
1938年2月13日,李宗仁在六安宣誓就职安徽省政府主席,开始了桂系对安徽的统治。
不久,日军又攻打六安城,安徽省临时省会迁往大别山区立煌县。
金寨籍作家吴孔文向我们介绍,从1938年至1945年,大别山密林深处的立煌县,敞开它那并不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一批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以及数万室毁家破的战争难民。
一时间,偏僻山野人头攒动、车喧马叫。夜晚来临,村村寨寨沟沟峁峁,繁灯如星篝火熊熊。千百年来足不出户的立煌山民们,虽被战争的气息裹挟,同时也让省城人心驰神往。
为适应省府西迁,三镇要立即实行扩容,并在功能上快速完善。
金家寨原为长约一华里的一字长蛇街,为增强容纳能力,小街在两头拉伸的同时,不得不呈放射状进行拓展。
麻埠、流波也不例外。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三镇”公共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昔日的“柴禾街”、“麦草街”变成了中正路、德邻路,夜晚来临,电灯、油灯、烛光、松明各放光明,将茶坊酒肆照得一片明灿,宛若人间仙境。
散文作家程耀恺写过一篇《浮在水面亲近千年古镇》,他说“立煌三镇”已经在上世纪50年修建响洪甸水库时淹没了。曾经,那可是大山深处的商贸集散地。
尤其是麻埠,600年来,每到清明茶季,茶商就聚集到那里。当地人尊称赎茶人为茶客,分山东与下江两路。山东一路是北方的济南府、东昌府。下江则包括江浙与湖广。
民谣唱道:“初到麻埠,衣冠堂堂,离开麻埠,花得精光;恋恋不舍,回头望望;下次有钱,还来逛逛。”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麻埠繁华景象。
吴孔文先生兴奋地说,“立煌三镇”或将再次名噪一时。因为国家文物局已经决定,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队,将对金寨县响洪甸水库开展国家水下考古项目,这将是安徽省继黄山太平湖水下考古项目后的第二次水下考古项目。
响洪甸水库淹没区域不仅包括两大繁华商业古镇麻埠镇和流波镇,合肥老乡刘铭传故居刘新圩也在其中。
据悉本次考古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步是在7月按照田野考古操作方法对刘新圩露在水面的残存建筑基础进行清理,判断其性质及功用。
第二步是在9月份租用当地渔船作为工作平台和水上交通工具,利用GPS进行定位,选择水下遗存的重要特征为标的,派遣水下考古队员对刘新圩水下遗存和麻埠街进行潜水探摸,同时做好摄影录像、绘图、文字等考古记录工作,并包括遗址点的经纬坐标、水流、水深等水况环境资料。
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说,响洪甸水库淹没区域古遗存的分布及保存状况一直是文史专家关注的对象。这次主要是摸清家底,为开展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