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一支由台湾同胞独立组成的抗日义勇队,在李友邦将军的带领下,胸怀“保卫祖国,光复台湾”的爱国信念,积极投身祖国抗日,其斗争足迹遍及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影响远及东南亚。
1938年5月,金门、厦门相继失陷,福建省政府将留居在福州、漳州、泉州、晋江、连城、东山沿海的台湾同胞433户,1535人,先后分四批送到崇安(也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安置,并成立“台民垦殖所”,附设“台童教养所”。
1939年,黄埔军校二期出身的国民党少将李友邦在武夷山组织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他们以武夷山为根据地,培训了大批台籍青少年,然后在浙东、浙南、闽南一带抗日前线以及后方各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组成部分。
今天让我们跟随原武夷山台办宣传科科长杨瑞荣老先生,沿着当年台湾义勇队留下的足迹,拂去历史的尘封,寻找台湾抗日义勇队那段在武夷山的峥嵘岁月……
1943年在日军占领的厦门,他们展开了三次军事行动。
第一次
6月17日
突击队乔装成游客走亲访友。夜晚集中日军聚居区兴亚院附近,向兴亚院投掷了数百枚炸弹。
第二次
6月30日
再次袭击了兴亚院,同时摧毁日军油库。
第三次
7月1日
攻击油库成功后的第二天,在日本侵略者举办庆祝大会的会场周围,从不同的角落向会场投手榴弹数十枚,炸死了日伪数十人,取得了胜利。
杨瑞荣收集的史料
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成立以后,立即投入抗日救国活动,并积极发起台湾复省运动和参加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
许多散居在闽南一带的台胞闻讯后,长途跋涉来到武夷山。台湾义勇队的人数从最初的108人猛增到1500多人。
台湾义勇队队长李友邦和夫人严秀峰的合照
1995年9月,李友邦将军的夫人严秀峰女士回到第二家乡武夷山。老人伫立在原台湾抗日义勇队驻地前,站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抚今追昔,百感交集。
严秀峰说,我们夫妇俩的一生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台胞也是中国人,虽然我已年过古稀,但我也想为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别时,严秀峰女士留下一首诗:
长忆当年抗日寇,少年壮志喜已酬。
振兴中华跨世纪,两岸同胞共携手。
这支在武夷山下组建的台湾义勇队,是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唯一建制的参加抗日战争的队伍。他们在武夷山的驻地留下的抗日标语等,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得到了保护。
这些文物和李友邦将军当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留下的“复疆”二字的摩崖石刻,深刻说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台湾同胞始终与祖国大陆生死相依。
台湾义勇队以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和英勇事迹,在华夏大地上矗立起了一座两岸人民共同筑就的抗战丰碑。
图文:陈薇 杨瑞荣
编辑:陈伟 陈锋
主编:闻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