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签约后的第三天,台湾人民鸣锣罢市,纷纷拥到台湾省巡抚衙门,抗议清廷以及李鸿章的卖国行径。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示威民众群情激昂,声泪俱下,“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誓死捍卫家园,与台湾共存亡”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示威民众还发出抗争檄文,号召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李鸿章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台湾士绅在民众的激励下,打电报给清政府,坚决反对割地求和,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决心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大陆上,爱国有识之士和在京台湾籍人士也纷纷上书,要求废约,反对割让宝岛。
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不失信于人”,加紧落实割台具体交易。《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下令台湾巡抚率百官撤出台湾,又特派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前往台湾办理割台事宜。
李经方忘了“足上有疾”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六月二日,李经方抖抖索索,由美国顾问科士达陪同,乘船到达台湾基隆口外。
因害怕台湾民众“有乱”,李经方不敢上岸,碍于面子,便推说“足疾”,不便行走。
下了船,便有轿子来抬,脚有毛病碍什么事?科士达心中暗暗好笑。他与中国官僚打交道多年,知道清廷官僚非“足”有“疾”,而是怕丢掉脑袋。
在科士达的周旋下,李经方就在停泊于基隆口外的日本军舰“横滨”号上,向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交出割台清单。
“移交”完毕,李经方慌忙逃回大陆,此时又忘了“足上有疾”。
台湾民众见清政府把宝岛就像扔破鞋子这么给扔了,就提出了“台湾自救”的口号。
在民众和当地士绅的拥戴下,台湾巡抚唐景崧被推为“台湾民主国总统”,成立了台湾民主国。
《台湾1895》中的唐景崧
每天都有千百人加入抗日武装,同仇敌忾,时刻准备抗击日本侵略者。
刘永福不收银印
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从冲绳出发,分两路进攻台湾,很快就占领了基隆。
在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进攻面前,曾扬言要“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唐景崧,慌忙丢掉“台湾民主国总统”的大印,伙同官僚富豪,仓惶内渡,逃往大陆。
基隆失陷,大量军火被日军掳去,日军于当年六月又占领了台北。
唐景崧逃跑后,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共同推举驻防在台湾的刘永福为首领。
刘永福这个当年在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的黑旗军首领,几年前被清廷招安,现以清军军务帮办的官衔,率旧部移防台湾,驻守在台南。
入侵日军大举南下,分几路向台南压来。
六月底,台南地方乡绅和民众代表集会,共商抗日大计,他们推举刘永福继代唐景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并铸造一颗银印,送到刘永福官衙。
一颗银印送到刘永福官衙
当众乡绅代表将大红绸包裹的银印献到刘永福面前时,刘永福再三谦让,坚决不收银印。他说:“刘某志在打击日寇,岂能占山为王,唐景崧也受过斗大的总统印,但他畏敌如虎,不敢御敌,当了总统又如何?这颗大印,还请诸位带回去销毁。至于保家卫国,疆场杀敌,我刘永福责无旁贷,万死不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