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台湾抗战 > 内容正文

宝岛抗日记忆——“台湾的鲁迅”
来源:新华网   2016-11-26 10:46:36

赖和,台湾彰化人,1894年出生,隔年台湾被清廷割让日本。

台北医学校毕业后,赖和就职于嘉义医院,因无法容忍日本医生和台湾医生间的不平等待遇,回到故乡开设“赖和医院”。1918年,赖和前往厦门,供职于鼓浪屿上的博爱医院。在大陆期间,他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返台,参与领导台湾文学改造。

1925年,赖和发表白话文处女作《无题》,被誉为“台湾新文学运动头一篇可纪念的散文”。1926年,他在《台湾民报》上发表台湾最早用白话文写作的小说《斗闹热》,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期。

发轫于19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文化斗争和思想启蒙运动,而赖和正是这一运动的先觉者与主导者,加上他的医师身份,因而被誉为“台湾的鲁迅”。

赖和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诸多方面,许多作品反映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赖和是日据时代台湾第一代新文学作家,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批判和反抗是贯穿他所有文学的基本精神。尤以小说为主,他用朴实的文笔控诉日本殖民者对台湾民众的种种歧视、剥削与压迫,希望唤起被殖民者的觉醒与反抗。”吕正惠说。

吕正惠认为,赖和1932年发表的小说《丰作》“是掌握时代脉搏、深刻揭示社会矛盾的好作品,在所有日据时代的小说中是难得一见的”。小说讲述了农民在甘蔗收成好时却蒙受重大损失的故事,反映了日本制糖会社对台湾农民的经济压榨及其本质——“《丰作》揭示了殖民者的剥削是结构性的,即任何被统治的台湾人都逃不了被压迫的命运”。

赖和是为民代言的作家,始终关切底层台湾人民的疾苦,作品直逼惨淡的现实。除小说之外,他留下的诗句同样投射出正义的光芒。其创作于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最长的一首诗《南国哀歌》,为纪念雾社抗日起义所写,揭发、谴责殖民者以先进武器屠杀少数民族同胞。

“兄弟们来!/来!舍此一身和他一拼!/我们处在这样环境,/只是偷生有什么路用/眼前的幸福虽享不到,/也须为着子孙斗争”,行行充满力量的诗句如今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

由于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赖和曾两次被捕入狱。1941年12月,他二度入狱,次年1月病重出狱,一年后逝世,年不过五十。他一生只用中文写作,始终保持坚定的中华民族意识。

赖和未能看到台湾光复,但他以诗人的眼睛,在珍珠港事件前夕,就已看到了——“日渐西斜色渐昏,炎威赫赫竟何在?人间苦热无多久,回首东方月一痕”。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