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湖南抗战 > 内容正文

随军记者笔下的株洲抗战故事
来源:株洲网   2020-11-15 09:38:01

  70多年前,黄声远作为随军记者,随部队转战株洲抗击日寇,随后写下了抗战史《壮志千秋》;

  如今,他儿子向本报记者展示这本珍藏的著作——

  株洲日报记者 叶新福 见习记者 徐菲菲

  血战仙岳山

  仙岳山为醴陵外围的险隘,敌人在此驻有重兵。

  1943年8月9日,58军新10师29团接令:“十日拂晓向仙岳山之敌猛力攻击,并占领而确保之。”团指挥所随即移往醴陵郊外的孙家湾部署,决定每个连排选精壮士兵20人,组织成立敢死队。

  9日夜,月白风清。部队抵达山下,副团长和督战到达,营长请示后,揭起明晃晃的大刀高呼:“弟兄们!跟我冲上去,听到没有?”

  “听到了!”一瞬间,喊杀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山上敌军的炮声、机关枪声,形成了雄壮的交响曲。敌军居高临下猛烈扫射,弟兄们在枪林弹雨中猛虎般向上冲,月色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

  冲到山腰的时候,副团长高呼:“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弟兄们一批一批地往上冲,杀声震荡四野。经过近两小时的恶战,敌军见这一股汹涌的铁流阻挡不住,便向仙岳庙里逃。我军当即占领仙岳山,围困着仙岳庙。

  10日午后,敌军利用坚固的工事猛烈反扑。我军在毫无隐蔽的庙外奋勇抵抗。

  轰!轰!轰!第二天一早,我军预置的炸药,在仙岳庙的西南角响起。敢死队长应声大喊:“弟兄们跟我杀进去!”大家争先恐后向被炸开的洞口里钻,敌人忙用机枪对付,重机枪声连珠炮般响着。敢死队长愤怒地喊:“上刺刀杀!”一阵冲进,一阵冲出,白刃挥舞,血肉横飞。七进七出后,能打仗的弟兄只剩十个了。庙宇内外,尽是尸骸。敢死队不得不退守庙外原阵地。

  随后,改用“地下滚进”的战术,把仙岳庙的东南角炸开!敢死队应声像蛇一样向东南角滚进。庙里的敌人看不清楚,正在诧异的时候,敢死队的手榴弹已打到敌人机枪手的身上。说时迟,那时快,队员夺过机枪掉转头来射击敌人,敌人一个个应声倒地。这时仙岳庙里短兵相接,敌军拼死抵抗。

  14日,敢死队已占据庙的一角,与敌人在庙内对峙。相持至15日,我军计划半夜大炮猛轰,继以火烧。忽然接到命令:“我军另有任务,防地交72军接收。”

  挺进朱亭

  18日开始,我军由驻地分头向淦田、朱亭、草田冲等方向出发,封锁湘江,抗击日寇。

  26日拂晓,各师一路前进,斩将夺旗,残敌于次日渡江西逃。夺取朱亭之役,全营上刺刀,似怒潮般向敌猛扑,前仆后继,攻入敌阵。在肉搏中,除少数几个鬼子脱逃外,其余全部授首,共消灭一名敌小队长及五六十名士兵,朱亭等地即告收复。敌人掠取的百姓财物数百担,耕牛81头,被我军夺回,发还民众。

  7月31日,两位步履蹒跚的老者捧着一本书来到本报编辑部,颤巍又略带自豪地跟记者介绍:“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这儿有一本书,记录了株洲当年抗战的场面……”当这本古体印刷的《壮志千秋》和一沓该书作者的档案被翻开时,那段尘封了70年的抗战史,在眼前清晰起来。

  老者之一叫黄建业,今年71岁,住芦淞区白关镇。《壮志千秋》一书是他父亲黄声远1947年撰写的。黄声远原是一名随军记者,后加入陆军58军担任秘书。黄声远亲身经历了当时抗击日寇的全过程,并将这一过程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形成抗战史《壮志千秋》。黄建业提供的这本《壮志千秋》为复印件,原稿在云南省档案馆收藏。

  《壮志千秋》一书于1948年1月由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印刷出版,线装本,竖排,繁体印刷,16开,于右任题写书名。全书分为“烽烟起卢沟”、“浩浩荡荡出云南”、“长沙会战”、“南昌受降”、“长衡会战”、“国殇录”等34个大目,并附有抗战人物介绍、参战人员花名册,全书共约30万字,书中还配有日军罪行照、受降照等300余幅珍贵的照片。

  该书很多章节写到了株洲,包括“挺进朱亭”、“赴攸县茶陵途中”、“凭吊炎帝陵”等。除了写抗战之外,该书对当时的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等方面都有分析和描述。

  “胜利来之不易,同胞们要无限警惕。”黄建业激动地说,今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他还有一个期望:“希望把书里的图片全部放大,办个展览,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继承和发扬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伟大抗战精神。”

  赴攸县茶陵途中

  这时,衡阳敌人已弃守,长衡会战接近尾声。9月11日,58军除了在原来战斗的地区与敌周旋外,又奉命派一师开赴攸县。

  新11师12日受命驰援攸县,14日在攸县东面的接官亭、大元与敌激战,形成拉锯状态。

  17日,长官下令:“58军除183师负原任务外,即向茶陵南之浣溪圩集结待命。”从攸县到茶陵,渐渐走向湘南山区。湘北的山水清秀明媚,湘南的风光却是奇拔苍郁的。高山深壑,密林粗枝,重雾寒云,都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极目四望,差不多只见万山起伏,白云接林。翻过山岭,不时遇到山径间的断桥,还有高柏巨松下的古亭。山涧里的水是干浅的,因为山高,溪水的河床陡然直坠。山顶山脚,梯田和临近荒芜的溪畔,也有些寂寞的村庄。农夫们的精神是那么不安定,紫黑色的枫叶点缀着他们卑陋的房屋。

  22日,到达茶陵浣溪圩。军长认为长途行军,军风军纪必须严加整饬。他下令凡有士兵扰民,一律枪决。58军士兵确实无人以身试法。

  凭吊炎帝陵

  茶陵、资兴之间,有一酃县(即炎陵县前身,编者注)。距县城十余里处是炎帝的陵墓所在地。经历了久违的年代,陵地并未在沧桑之变中湮没,近代众多人物都在此立有石碑。炎帝陵在红庙后面,远远地就可以看到隐现的红色屋脊。周围山水形胜,恢宏,雄伟,庄严,肃穆。散列的古树,惹游人喜爱,因为它是时间的证人。古树的年岁虽不可能与陵墓的年代齐一,但能引人向历史去追溯景仰民族祖先的伟大精神。

  当民族抵御外侮的斗争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候,躬负战斗任务的将士们凭吊炎帝陵,缅想伟大祖先筚路蓝缕开拓国基的艰难困苦,都获得了一种严肃庄重的启示,觉得肩头上的担子,实有无比的重大。

  (注:文章均摘自《壮志千秋》一书,个别处略有删改。)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