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7月,日军飞机开始对岳阳进行狂轰滥炸。3个多月时间,空袭岳阳30多次,岳阳城大部分建筑物一片废墟。7月21日,停泊在岳阳港的国军舰艇“民生”号、“江贞”号,用高射炮击伤日机多架,日机仓皇逃跑,我方2艘军舰受炸搁浅。“江贞”号副舰长张秉桀殉职,“民生”号副舰长林赓尧负伤。官兵伤亡40多人。同年10月26日,日军华中司令部第十一军向南推进。31日,第九师团从贺胜桥出发,经蒲圻向岳阳进犯。
11月8日,今村支队沿长江而上,在湖北新堤登陆。接着,日军乘6艘汽艇,从新堤溯江而上,由陆城新港登陆侵占陆城。进城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惨杀无辜群众47人,不满10岁的丁先英拒绝为日军带路,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被日军残酷地用大刀砍成数块。9日,今村支队由江南上岸进入临湘。第九师团右翼侵入云溪。从此,云溪人民七年惨烈的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
日军进入云溪如洪水猛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在陈家大屋一次枪杀无辜平民400多人,老人、妇女、儿童无一幸免。百姓怒声四起,纷纷拿起锄头、大刀等各种武器进行反击,涌现出许许多多杀敌的动人故事,太平桥阻击战就是其中著名战例之一。
太平桥位于云溪镇西侧3公里处,距岳阳城25公里,是临湘至岳阳50公里驿道上最大的一座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清同治十一年(1872)《临湘县志》载,太平桥建于宋嘉祐年间(1056),由刘汉捐资建造,原是一座三墩四塔的石桥,长50米、高8米,几百年的风雨侵蚀致桥体破败不堪。清光绪三年(1877)刘璈父逝回乡守服期间,看到此桥风雨飘摇,捐资大修了一次,破损的桥墩重修,残缺的条石补上了,太平桥的面貌焕然一新。
1938年11月,日军第六师团今村支队500多人进驻云溪。由团长岩崎民男率领,奉命进攻岳阳。另一支日军由湖北新堤出发,由水路进攻岳阳,形成水陆两路夹攻态势。驻守太平桥的中国守军是第二十军一二三师某团一营,由营长任怡指挥。
任怡率领一营在太平桥西岸的龟山咀上修工事、挖战壕。龟山咀相对高度100多米,桥的东侧陈家畈、西畈是一片平原、地势开阔,从云溪方向来的人和车尽收眼底,无遮无挡。一营在龟山咀上修筑了一座水泥碉堡,用木料、门板搭了8个工事,挖了100多米长、1米多深、1米多宽的壕沟。修工事时,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参加。妇女上山送饭送水,男的帮助挖土运材料,军民齐心,夜以继日,两天时间,工事全部修好,还架起了10挺重机枪,十几挺轻机枪,在桥南2500米处的杨梅坳布置了一个炮兵阵地,4门大炮隐藏在杂草丛中,目标对准桥西的开阔地带待势而发。
龟山咀头碉堡固,杨梅坳上炮声高。
军民合力齐擦掌,保国卫家志气豪。
11月10日是初冬时节,早晨大雾朦胧,日军见桥东地势开阔,难于隐藏,便趁天还没亮,500多名日军穿过大雾,从云溪向太平桥进攻,龟山咀上的守军熟悉地形,知道方位,轻重机枪20多挺一齐开火,把桥面打成一片火海,日军看不清桥西岸的情况,又不熟悉地形,向西岸乱打一通。日军先从桥上进攻,上去一批被机枪打倒一批。过一会又冲上去,机枪一响又倒了一批。桥面上只有4条石块相拼,宽不过2米,日军攻了好几次,桥上丢下了几十具尸体。日军见桥上久攻不下,便改变策略,一面用少数兵力从桥面佯攻,吸引我军火力,一面将大批兵力从桥下悄悄过河。时至初冬,枯水季节,河水不深,河面只有十几米宽,几块石头一垒,几块木板一搭,就过去了。不一会儿,二三百日军从桥下过河,爬到了龟山咀的下沿。由于山下有墈的阻拦和遮挡,机枪的火力有盲区。我军一方面要阻止日军从桥下过河沿大路向西进发,一方面要封锁桥面,不让大批人马从桥上过来。杨梅坳的大炮不能发挥作用,300多名日军猫着腰慢慢爬到了龟山咀的半山腰。我军营长一声令下,500多名战士端着刺刀跃出战壕,杀声震天,与敌军展开肉搏,把敌人杀得屁滚尿流,人仰马翻,十多分钟便败下阵来。日军欲退回云溪,又被大炮火力封锁,只好向北沿芭蕉湖向铁路方向逃窜。
太平桥一战,共击毙击伤日军近300人,缴获轻重机枪多挺,缴获步枪200余支,还有马匹及其辎重,大大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云溪人民的志气,在湖南人民的抗日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系岳阳市云溪区一中退休教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