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湖南抗战 > 内容正文

华容神兵喋血疆场 英烈义勇浩气长存
来源:网络摘录   2014-03-21 16:10:46

  华容“神兵”史志采访团

  领队:杨波

  团员:潘季平、周正均、张继成、聂青

  撰稿:张继成

  摄影:张继成 周正均 潘季平

  时间:2013年10月5日

  地点:鲇鱼须镇天鹅村村部鹰子山

  1944年,华容鲇鱼须、张家湾一带,活跃着一百多人的迷信组织——抗日神兵队。神兵队是由华容宋家嘴的农民于1944年年初组建,“神兵”装香敬神,练功学法,他们头缠有带鸡血的头巾,前胸后背都有护身符,自称“刀斧砍不进,枪子两边分”,是刀枪不入的神兵。神兵队虽然带着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们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同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是年10月的一天,神兵队侦知日军要从江波渡来鲇鱼须“扫荡”,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定打一次伏击战。他们隐蔽在距鲇鱼须3华里的大户张烈武家的土围子里(现今天鹅村村部西侧),土围子一侧是江波渡通往鲇鱼须的必经大道。上午8时许,50多名日军来到土围子前,“神兵”个个手持大刀、勇不可挡地朝日军砍去。“神兵”动作敏捷,很快同日军短兵相接,使日军的机枪、步枪无法使用,拼杀约半小时,日军被砍死30余人。“神兵”缴枪30余支。战斗胜利后,当地群众欢天喜地,送酒送菜,慰劳“神兵”。不料约3小时后,日军组织200多人前来偷袭反扑,在距离神兵200多米处组织强大火力发起攻击。“神兵”仓促应战,虽浴血奋战两个多小时,终因援兵未至,敌我火力装备及众寡悬殊,1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

  链接:69年过去了,华容“神兵”史志采访团一行5人在领队杨波的带领下,一路寻寻觅觅,遍访村野耆老,追寻英烈的足迹,重返昔日的战场。当年惨烈搏杀的土围子早已不复存在,近旁是天鹅村村部,禾场上堆满了新收的稻谷,阳光和煦,静影沉壁,林木葱茏,石径通幽。此情此景,绝对让你无法将眼前的宁静祥和与69年前的那两场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喋血厮杀联系在一起,被物质文明蛊惑而早已麻木的灵魂,在当地耆老的动情讲述中悚然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仍然还可以那么热血奔涌,壮怀激烈。鹰子山战地烈士的鲜血早已化作片片碧绿,唯有那拔节疯长的草木,仿佛还在诉说志士们那义薄云天高高挺立而不能倒下的意志。谁能想到,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瞬而逝的土地上,生命之树会是如此长青如此茂密?身置其中,仿佛英灵长存,与我们同在,他们仍然深深地眷念着这一方辽阔的天空和神圣的土地,那是不容侵犯不容践踏的不屈的尊严。

  战地东边(天鹅村村部东)不足百米的田畴边,是百名英烈的长眠之地。没有铭志,没有墓碑,没有土冢,据说当时英烈们下葬时甚至连棺木草席都没有。据当地蔡秋香老人讲,当时战斗结束后,日军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将村子里的人和一路上的行人几十人全部串连捆绑押往江波渡据点,用刺刀杀害后推入江中,仅有村民马和儿一人幸存。蔡老其父蔡开泰和另一村民马新友,当时被日军搜出后,命他二人打扫战场掩埋尸首,他们两人将百名烈士的尸首挖坑集中掩埋于一处,由于烈士们名姓几乎未传于世,从此田畴荒草一片乏人祭祀。唯有“神兵”抗日史事,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佳话。

  请牢记历史上的那一幕,那是一段华容不能遗忘的历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