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河南抗战 > 内容正文

河南老百姓没帮日军打国军:河南老百姓从未选择当“亡国奴”
来源:腾讯历史   2017-10-17 14:10:51

  上面已经提到,老百姓并没有选择当“亡国奴”,他们一方面慰问国军,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民团和百姓解除国军武装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非如刘震云所说自愿供日军驱使。即便是在国军与日军激战时,豫西百姓也积极配合守军。如当时驻守洛阳的第四集团军军纪较好,老百姓积极配合当时的守军抗击日军,据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回忆说:

  “洛阳以东本军防区内军民融洽,在阵地十八日之激战中,输送军食、伤兵,皆人民自动为之。有数日战事激烈,伤兵众多。妇女协助运送(后运百里至白马寺医院)。故能保守阵地,完成任务者人民之助力甚大也。及西退时,出我防地,截然不同。军民平时交恶,战时更甚,人民望见军队即逃避一空,不惟设营、食粮种种困难,即觅一向导亦极不易。到新安西南赵峪等处,奉命令留第九十六军在彼率,第三十八军至宜阳之韩城镇。此时各友军多已溃乱,又奉命令集结本军在韩城镇,掩护各友军转进。所幸地方人民知系本军,皆各回来,军食有着。民众武力聂玉堂、聂振寰等人枪数百,协同作战,助力亦甚大。(孙蔚如《豫西战役》,摘自《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P338)

  正如后来河南参议会发的通电中说:“人民袭扰各军,何以不袭扰第四集团军,且帮助之,非纪律不良有以致之,即自己战败而委过于人民”(孙蔚如《豫西战役》,摘自《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P338)。可见,并非百姓不助国军抗日,而是汤恩伯部祸害河南百姓,平常如此,战时也如此,战败时更甚,这让在乱世求存的老百姓不得不抗击国军恶行。

  此外,日军在豫西豫南并没有像刘震云想象的那么仁慈,其烧杀抢掠残忍如常,这方面的材料随手可得,在此不予赘述。即便在赈灾方面,日军也并非刘震云想象的救世主形象,对此,历史学者黄道炫先生在《日军拯救了河南人民:刘震云的心灵幻象》中说的很清楚:“灾民要想向这些地区(日占区)流动,日军是不会容忍的。要知道,日军对付灾荒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将灾民往国、共控制区域内驱赶,同时严禁灾民向日军后方流动。当时,被驱赶、逃荒进入中国政府控制区域的灾民不下300万人。刘震云所描述的灾民的惨状,其实有相当部分就是他所说的拯救者造成的。”

  还必须说明的是,日军之所以能打败国军,实在不是因为刘震云所说的什么“他们发放军粮,依靠了民众”,这种说法稍微翻翻战史就知道有多荒谬,此处不再赘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